物质与精神

有人说过: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十九大曾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曾在物质上不断扶持西边贫困地区,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到现在依旧不如东边富裕呢?我想除了经济、市场上先天的优势,自身的劳动也占很大的优势。

有的西边人民好吃懒做,拿着国家的补贴不作为,从以前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的靠国家补贴,如此,怎能成功!所以国家在十九大也曾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仅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精神上更是尤为重要。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古往今来,早有概论。作者黑格尔说过: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物质往往易得,而精神却已然难得。

有的人外表华丽,内心却空虚,精神世界一片迷茫,而有的人虽家境贫寒,却坚持不懈,用努力丰富自己。

《雷雨》中的资本家周朴原,他的内心不空虚吗?一个为己而抛弃妻儿,为利益愿做伤天害理之事,压榨工人,贿赂别人……一桩桩一件件都显示不出他的仁义,可讽刺的是几十年来却保留以前妻子的喜好,逢人就显示他的重情,可当他妻子重现眼前时,他却只想拿着支票赶她走。他虽然物质生活丰富无比可在他的精神层面上确实空旷无比。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却与周朴园正好相反。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所以做一个精神丰富之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质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