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罗素给世界的最后留言,关乎智慧和道德

偶然刷到一则影像,是关于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留给世界最后的两句哲言,关乎智慧,关乎道德。

罗素勋爵,假定这段录像将被我们的后⼈看到,如同死海古卷⼀般,在⼀千年后被⼈看见,你觉得有什么该对他们那⼀代⼈说的?有关您的⼀⽣?以及⼀⽣的感悟”

“我想要说两点,其⼀关乎智慧,其⼆关乎道德。有关智慧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被⾃⼰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认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的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这是我想说的关乎智慧的⼀点。我想对他们说的有关道德的⼀点,⼗分简单,我要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个事实:总会有⼈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存。⽽假如我们想要共存,⽽⾮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和忍让。因为它们对于⼈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关重要的。”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被无数人视为那个时代的先知,罗素勋爵将他毕生的感悟简化为朴素的两点:智慧的本质是求真,道德的本质是仁爱。


不管你研究任何事物,思考任何观点,核心关注是事实是什么以及事实背后的真理是什么。

我突然想到电视剧《天道》丁元英这样一个角色,他所有的智慧来源就是基于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与遵循,基于对于人性黑白晦明的觉悟与运用。无论是经营公司,还是操控股市,无论是小事件,还是大动作,只要真切深入洞见与运用了蕴含本质的智慧,无往不顺,无往不利。

而生活中又何尝不如此?

教育教学,不在于你拥有多么多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素养,但是你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学情,生长特点,认知规律,乃至于兴趣差异,最后不过是“自说自唱”罢了,现实中不乏存在高知高学位的教师,却演绎不了情怀与温暖的教育故事,奏唱不了双向奔赴教学相长的教育和谐曲。背后,其实是轻视了事实、规律和人性。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事实: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突出,成绩优异,这确切证明他或她是具备能力的,但一旦转换角色,从单一的任课教师转变为班主任, 学生管理与成长引领,他或她就“玩不转”了,疲于应付,痛苦其中,师生对抗,班级混乱。有人说,班主任这个活,取决于教师的个性;也有人说,班级管理,依赖于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其实,班主任的个性根本不囿于单一,有人暴躁,有人柔和,有人快如闪电,有人慢条斯理,但都能成为有戏的班主任;同样,经验这东西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利刃,用砸了是钝刀,既伤人又伤己。初出茅庐的“新人”也可游刃有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混迹多年的“老江湖”也会一筹莫展,应付了事。关键在于对于当下教育对象和班级学生学情、班情与这一代人认知与发展规律的把握与运用。


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

生活中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总会有人对我们心生偏见、无端指责、恶意中伤和蓄意陷害,总会有人眼中与心里容不下你,排挤或低看,那么你需要考量的是,如果你希望共存,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会容忍迁就,学会宽容释怀,学会接纳理解,最重要最高级的学会以“德”报怨。只有仁爱,才能让你平和性情,以淡然柔和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所有的“坎”,过好自己的日子,修好自己的心情,练好自己的身体,走好自己人生路,让时间去冲刷那些“无聊无味”的偏见、指责、中伤和陷害,让宽容去捶打那些性情虚假的、胸襟狭隘的、自以为是的“外人”内心道德。

而反之,如果你一味地去计较,去敏感,藏心事和哀怨于内心,甚至于仇恨与偏激,结果伤害的你的性情,你的健康,你的生活,你的未来,不会有其它,久而久之,你深陷于其中而不可自拔,一切不可想象的后果则降临至你的身上,你的家庭,你的事业,你的命运,与其他人毫无关联,也解决不了你所有的委屈与不甘。只有爱才能消除隐痛,只有释怀才能平和,只有感恩才能放下他人,以及自己。

智慧的本质是求真,道德的本质是仁爱

朴素至极的言语,万事被洞察,人性被觉知,赐予世人予以智慧和道德。


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872年5⽉18⽇-1970年2⽉2⽇),出⽣于英国,毕业于剑桥⼤

学三⼀学院,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于1908年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后获

诺贝尔⽂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勋章,代表作品有《西⽅哲学史》《哲学问题》《⼼的分析》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 || 罗素给世界的最后留言,关乎智慧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