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书分享6|第二章

提心吊胆的教师

    看到了学生内心的恐惧后,帕尔默又阐述了老师心中的恐惧。

    作为教师,我们习以为常的诊断方式允许我们诿过于学生而掩饰自己的失误。可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看不见学生的恐惧,而进一步深究为何看不见则令人怵惕不宁:我们只有认清了自己的恐惧,才能洞察学生的恐惧。

    这些恐惧,一方面是各种担心,还有就是害怕年轻学生对我们的无情评判。于是教师选择的状态是停滞,或者是玩世不恭、消极地对待。那么我们如何去更新呢?帕尔默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提出了“繁衍”的途径,老师们一方面可以去创造,另一方面代代传承。

    所谓“繁衍”就成了为年轻人服务的创造力,一种年长者既为年轻人的幸福也为自己的幸福尽心尽力的方式。

    同样地,帕尔默也把恐惧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他希望永久保留的恐惧就是——

    唯恐不能与年轻人进行激发生机的交流。

我想,这大概是一种幽默的提法,已经不是恐惧,而是一种盼望,一种努力的方向,可以成就一种彼此受益的“优质教学”。

    优质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款待,而且总是一种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款待。……教师对学生给予款待将有望造成一个人人款待教师的世界。

令人担心的认知方式

    接下来,帕尔默继续谈到了关于客观主义的认知文化对教学的影响。这一段的阅读可能会比较辛苦,有很多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术语在里面。暂且不求甚解,分享一点点吧。

    我们以何种方式获得知识?我们根据什么标准的确保我们获得的知识是正确的。

    客观主义的思想害怕求知者与待知者的联系,要求拉开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扭曲了教师与学生、与学科、与自己的关系。

    科学要求已深入世界来了解世界,要求求知者与待知者之间生动活泼的相遇。这种相遇不一定有用感官去接触的时候,但一定有用心灵去感触的时候。

    帕尔默讲述了麦克林托克潜心研究玉米,倾注了情感和精神,发现了基因规律的故事,达到了“最高形式的爱,即和而不同的爱”。倾注全然的身心,有一种人剑合一的状态,或者是皮革马利翁的用心期待,奇迹就容易发生了。

    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作者内尔·诺丁斯著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健康成长。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这里的“关心”,也是关系的连接,是拿掉了恐惧、弥合了分离。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勇气》读书分享6|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