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读简梳

作者:豊棽

按:平日与学生交流,除了解答专业问题,偶尔也要疏导学生的情绪,加上本来性喜杂读,因此翻阅了一些心理学著作。读了几本之后,发现其中的道理多有相通之处,可以提炼出一些简单原则,曾动念写出来供学生参考,但迟迟未动笔。前几日有校友因抑郁症而离世,今天又听闻一名学生亦遭心理疾患之苦,忽然觉得这也许是一种召唤,不能再拖沓,故成此文。我不是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只有一点粗浅的感悟,所以在文中交代了相关的文献来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作链接式阅读。

一、 过犹不及原理

含义:大多数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正常的生存欲望,只是在追求方式上有不当之处而已。

解读: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对生存手段的过度利用或不当利用,动机本身是正常的。例如,适度焦虑与恐惧是生存的必要工具,这些情绪使我们可以未雨绸缪、逃避危险。但过度使用这些工具就会走向焦虑症或恐惧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认为,很多不当行为的真正动机只是为了获得优越感,这个动机是每个人都有、无可厚非的。不当行为者的问题在于,他们以错误的手段去获得优越感,例如以自我沉沦吸引注意力。“我们不能批评他的最后目标,但是我们却可以指出:他在实现其目标时选择了错误的途径。” 明白这一点,可以让我们先放松下来,接纳自己的问题,不要觉得自己“有病”,不要过度谴责自己。事实上,认真、优秀、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有心理问题,因为他们获得优越感的愿望更强烈,也较容易过犹不及。日本心理学家高良武久在《森田心理疗法实践》中也指出,神经质患者通常拥有理智、敏感等良好品质,但是“他们总是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这一点实际证明了他们有极强的完善欲,主观要求高。因此,对自己很小的缺点和弱点也会尽力夸大,并因此而烦恼。”

二、 猜不准原理

含义:对未来的事情和他人的想法,是无法猜测的,不要过度控制生活。

解读:善于思考的人(高校师生是典型人群)容易步入一个误区,即过度夸大思想的作用,以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想清楚。他们可能会事无巨细地规划未来,猜测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简单的事实:未来的细节是不可知的,他人的心思是猜不准的。这种无谓的猜测就是佛家说的“打妄想”。人都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欲望,过度猜测引发的焦虑就是这种欲望过犹不及的体现。要克服打妄想的毛病,内观修行的观呼吸是较好的方法。所谓“活在当下”,就是要避免过度猜测未来。如埃克哈特·托利所著的《当下的力量》所言:“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

三、 情绪不可控原理

含义:情绪是无法用意志来控制的,意志只能控制行为。

解读:情绪是无常的,始终处于流动变化之中。当情绪不好时,不要试图用意志去控制,而是应当带着情绪去做该做的事。情绪不可控,行为可控。在行动的过程中,情绪自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森田疗法的要义——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是我在帮助学生时运用最多的原理。有的同学遇到挫折(例如父母离世、失恋)时,会什么都不想干,甚至要推迟毕业,希望心情平静之后再做事,这是错误的方法。应当“莫听穿林折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越不做事,越消沉。在行动之中慢慢地获得成就感,情绪自然会转化。可以先从小事做起,最好选择能建立秩序感的小事,例如整理书架,打扫卫生等。

四、 反作用力原理

含义:每一个力都会有反作用力,抗拒即认同。

解读:对于负面情绪或感受不要过度用力地排斥,排斥本身就是一种强化。例如,偶尔失眠没有关系,但如果把失眠当成一个大问题试图加以消灭,反而容易患失眠症。人偶尔脸红是正常的,如果把脸红当一个问题欲以消灭,就可能患赤面恐怖。就像带病延年一样,我们要带着自己的缺点正常地生活。《当下的力量》建议对痛苦“臣服”:“不要去抗拒痛苦,允许它的存在。” 不迎不拒,任其生灭。

五、反熵原理

含义:提高专注力,让心灵与思维有序化,实现熵减,会增强幸福感。

解读:专注力是一种精神能量,如果能量耗散,心灵杂乱无序,会使人萎靡沮丧。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提出了一个“精神熵”的概念,即精神的内在失序。当代人过于依赖手机、沉迷微信,使精神长期处于失序状态,是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我们的闲暇时间在增加,但疲惫感却未减轻,因为大多数人不懂得正确的休息之道。漫无目的地换电视频道、刷朋友圈,都是无法建立心灵秩序的,因为注意力没有集中的指向。运动、阅读、创作等活动是建构身体或心灵秩序的,根据米哈里的理论,这是能够带来“心流”(最优体验)的活动。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最容易带来心流的活动是创造,例如此刻我专注地写这篇文章,感到平静而愉悦。

综上,我们应该停止自我攻击,不要与负面情绪作斗争,专注于该做的事,多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自会达到森田正马所言的“任其不安而后安”之境。

2019年11月2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读简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