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化经典为神奇

【端正好】1分钟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朝天子】1分钟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小梁州】1分钟前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鹧鸪天》

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耍孩儿】1分钟前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东飞伯劳歌》

萧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二煞】1分钟前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鹧鸪天》

秦观

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樽,安排断肠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

只见双燕斗衔泥。

鱼雁

由于古代鱼雁和书信的密切渊源,鱼雁成为了我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收尾】1分钟前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艨舟, 载不动、许多愁。

【四边静】1分钟前

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莺莺传》

元稹

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十里长亭】1分钟前

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

解释:秦汉时每隔十里设一亭子,供行人休息或亲友远行送别的地方。后五里就有亭,称为短亭,十里为长亭。

出处:宋代苏轼《东坡诗.卷二十一.送孔郎中赴陕郊》:“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遂为送别之地。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中也有“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之句,饮酒亦为送行时常见场面。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描写的送别场面,则即有长亭,也有杨柳,还有美酒,实为送别诗词之佳作名篇。

【举案齐眉】1分钟前

[满庭芳]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但他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而愉快的生活。   梁鸿的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孟家当初为这个女儿选对象,很费了一些周折。三十岁了还没出嫁。主要原因倒不在于一般少爷嫌她模样儿不够娇,而在于她瞧不起那些少爷的一副娇模样。她自己提出要嫁个象梁鸿那样的男子。她父母没法,只得托人去向梁鸿说亲。梁鸿也听说过孟光的性格,便同意了。   孟光刚嫁到梁鸿家里的时候,作为新娘,穿戴得不免漂亮些,梁鸿一连七天都不理睬她。到了第八天,孟光挽起发髻,拔去首饰,换上布衣布裙,开始勤劳操作。梁鸿大喜,说道:“好啊,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呢!”   据《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和孟光婚后,隐居在灞陵(今陕西长安县东)的深山里。后来,迁居吴地(今江苏苏州)。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彼此又极有礼貌,真所谓相敬如宾。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举案齐眉的接过来,这样两人才开始吃起来。

【望夫石】1分钟前

[满庭芳]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武昌北山有石如人立,名望夫石。相传古有贞妇,其父从军远戍,她伫立北山,期待丈夫归来,日久化为此石。 

后用以指妻子盼夫归的深情。 

对于千百年来人们不停颂扬的这类贞妇形象,现代诗人舒婷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以此张扬女性的个体生命价值。

【司马青衫】1分钟前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同病相怜,形容因遭遇相似而表示同情。形容极度悲伤。 

出 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亭送别》:化经典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