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新习惯真有这么难吗?读懂这本书你也可以做到!

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做为一名“伪文学青年”一直希望能有一天过上“文字锅里煮”的生活,所以尝试不断练笔,但往往坚持不了不多,就无法日更了。很自责在心里不断鄙视自己,为什么无法继续呢?


看着别的文友三天两头有收获,心里的焦虑排山倒海,到后来就有放弃的打算了。每天晚上明明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最后查资料却变成了刷热点和新闻,啥也没写成。你是不是与我一样,也有想要变得更好的想法,最后都败在了“可怕的坏习惯”上?要打破固有的生活规律,不再贪睡、不再吃零食、不再无休无止地刷手机,真的就这么难吗?


《习惯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生活,那样工作?》这本书给出了答案,作者查尔斯·杜希格,普利策奖获得者,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用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逐步地向我们讲述了习惯运作的原理和形成回路,只要理解了这些,想要养成一些自我成长的新习惯其实并非难事。那么习惯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一、习惯的产生原理是什么?


习惯是这样产生的: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查尔斯·杜希格在书中说:我们的大脑中,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习惯将会越发地得到巩固。


打个比方,我平时爱网购,首先看见手机就会在大脑中产生一种暗示,每天下班就会不自觉地打开某宝,而后不停地刷刷刷,从这家看到那家,没玩没了,开始产生惯常行为。得到的奖赏是什么呢?应该就是收到快递时那种莫名的欣喜,特别是拆开包装时候的兴奋感,总觉得自己占到便宜,比在实体店买要划算好多。一次次的经验,就形成了一种“网购省钱”的思维模式,渴望着下次能继续能淘到好东西,所以一有什么需要添置的物品,立马条件反射就是淘淘淘。

二、习惯能够被改变吗?


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不是创造新习惯,而是改变旧习惯。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如果暗示和奖赏不变,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变的。但还有一点,要求你足够相信“改变是可能的。”


《习惯的力量》中提及了吸烟的人,想要戒烟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对这点,深有感触。叔叔是个几十年的老烟枪,之前试过N次都没有戒掉,忍了几天,又抽起来。但是前段时间,真的做到了,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再碰香烟,因为做了次大手术,医生特别叮嘱要戒烟,不然肺部会病变,吓得他到处求偏方。有人给他提供了个好办法,多买些口香糖放在口袋里,一想抽烟的时候,就拿出来放在嘴巴里嚼,慢慢地就控制住欲望,一个礼拜后,自己感觉呼吸顺畅,也不再咳嗽,越发地有了坚持的动力,去体检医生也夸奖效果不错。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三、核心习惯是什么?


核心习惯,简单地说就是最重要的习惯。是指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讲了一个小故事。1977年,奥尼尔接任美铝公司总裁,制定了一个“零工伤”的策略,他相信这个焦点能够将人们团结在一起,能为他提供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的力量。一系列措施坚决实施后,出现的奇迹不仅是工伤急剧下降,而且工人积极性高涨、产量激增、质量上升,效益翻倍。


阿基米德有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只要找到那个核心点,力量会惊人爆发。个人生活中也是一样,记得孩子刚上小学时,每天大堆作业写得龟爬一般,都没有时间运动。后来我读了一些育儿书,改变教育方法。无论有多少作业没做完,固定时间雷打不动带孩子去跳绳、散步,结果孩子的成绩反倒稳步上升起来,做作业时也快了许多,亲子感情融洽大家都开心。这应该就算是歪打正着的一个核心习惯了。


原来我们每天40%以上都是习惯性行为。习惯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当你掌握了它的密码,想要改变也就不会困难。《习惯的力量》一书最后,查尔斯·杜希格还贴心提供了实践方法,依着步骤去做,你就会找到自己习惯背后的成因,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读完这本书,我也立马行动起来,打开界面,直接写作,得到的奖励是看到自己写完这篇文章的成就感。你也可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成新习惯真有这么难吗?读懂这本书你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