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赓续千年,长盛不衰,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进入近现代以来,更是人才“井喷”,孕育了一大批各领域的名家,钱穆、钱基博、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蔚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的主风景。这个伟大的家族,便是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吴越钱氏家族。
钱学森先生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导弹之父,当年号称“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先生的父亲钱均夫先生,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钱学森先生1935年入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堂弟钱学榘先生1936年赴美,同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兄弟俩先后进入同一名校同一系,一时之间传为美谈。
钱永健先生
钱学榘先生的长子钱永佑,是斯坦福大学George D. Smith讲席教授,创立分子和细胞生理系。三子钱永健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钱伟长先生、钱三强先生与钱学森先生是同族,系出一脉。
钱三强先生和何泽慧先生夫妇
钱三强先生的父亲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先生,当年劝鲁迅先生做点文章的,就是钱玄同先生(详见《呐喊•自序》)。
钱三强先生是中国原子弹之父,早在1946年春,钱三强先生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还曾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钱三强先生和夫人何泽慧先生同为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伟长先生
钱伟长先生是中国力学之父,是钱穆先生的亲侄子,名字孩是钱穆先生起的。1941年,提出了“板壳内禀理论”,被爱因斯坦称赞:“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钱伟长先生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钱穆先生
钱伟长先生叔父钱穆先生,被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钱穆先生在台北去世后,钱伟长先生曾写下一副长长的挽联,表达对叔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贤叔,旧事数从头,感念深恩宁有尽;于公为老师,在家为尊长,今朝俱往矣,缅怀遗范不胜悲。”
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夫妇
钱钟书先生是国学大师、文学研究家,他的父亲钱基博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学家、教育家。钱钟书堂弟钱钟韩,是著名的热力学家。
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
钱镠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他出身微寒,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吴国却经济繁荣,文士荟萃,“钱塘富庶盛于东南”。
钱镠颁布了八条家规,要求大家必须铭记于心,严格执行。临终前,提出了“十训”,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钱镠所倡导、所精心经营的:宣明礼教,读书第一。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读书第一,就是再苦再难再幸福再富足都要坚持读书。
钱穆7岁那年被送到私塾读书,1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宁愿忍受孤苦,供钱穆继续就读。
钱伟长父亲去世比较早,乡邻劝说让钱伟长早点去赚点钱来补贴家用,但是钱伟长的母亲却说我们再苦再累,也要让他读书,因为我们钱家的家风和古训是这么要求的,我一定要为我们钱家留下几颗读书的种子。
钱伟长曾经在《八十自述》中说过:“融乐的家庭及长辈的楷模,启迪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懂得洁身自好,刻苦自励,胸怀坦荡,积极求知,安贫正派。”
外交家钱其琛之子钱宁说过,读书修身是钱家历来的传统。“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个爱读书的人,也总是敦促我们要多读书,是他让我们继承了钱家的这个传统。”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人才辈出的家族,都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再好的基因,不努力也是白搭,良好的家风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子孙后代耳濡目染,深受影响,终成大器。
我们努力工作、辛苦挣钱,到底想给后代留下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给孩子的任何人都拿不走的财富?我们应该孩子营造着怎样的家风、传递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