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哀公十一年的时候,嫁给楚国一个美女,本来这个美女是要嫁给楚平王的太子建的,结果因为各种原因(其实就是楚平王色迷心窍),最终楚平王自己下场娶了自己的准儿媳妇。
最终四五年之后楚平王逼走了一个天才伍子胥,后来辗转到了吴国,最后帮着吴国将楚国一顿胖揍,这是后话。
就在楚平王逼走伍子胥那段时间,其他国家的故事也是很精彩。顺着秦本纪的记载往下看,“晋公室卑而六卿彊,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
太史公只是在秦本纪中没头没尾的记载了这么一句话,然后我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史记》这个大部头中寻找原因。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的小技巧,在史记中很多记载看似孤立,但是如果跟同时间的其他国家发生的事相互印证,才能找到太史公说这句话的原因。而这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因为当时各国纪年都按照自己国家的年号,所以对照时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
然而太史公似乎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有些影响深刻的大事件,几乎在同时期的每个国家都会记载,这些时间就是我翻阅史记的锚点。这一次我找到的事件就是孔子在鲁国当傧相这件事。
根据孔子相鲁的年份,在秦晋之间倒推时间,秦本纪中记录晋公室卑而六卿彊,的时候大约就是晋顷公六年左右。
而晋顷公六年,恰恰有记载一件事“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也就是说太史公从这件事中得出一个结论,并且将这个结论记录在秦本纪中。
这一年周天子死了之后,各个王子互相征伐,都想登上这天子宝座。而这一次出手平定王室之乱的是晋国的六卿,也就是晋国的六股势力。
值得注意的是,周王室天子之争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晋国公室出马。因为晋国公室跟周天子是同姓,晋国一直又比较强大跟周王室走的也比较近,所以晋国公室出手相当于处理家务。
而这一次居然没轮到晋国公室出手,反而是六卿喧宾夺主,平定了王室之乱。由此可见晋国公室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弹压国内的各种势力了。
而这一次的周王室叛乱,以及晋国六卿的选择也很有意思。在周本纪中记载的是,当年周景王有个很贤能的儿子,不过早死了,后来这个周景王又喜欢他的另一个儿子,子朝。但是还没来得及立遗嘱,周景王就死了。这下就引来了麻烦,天子之位各方都在窥探。
但是按照周礼的规矩,那是立嫡立长,既然嫡子早死了,那么就应该立长子。于是周天子名下的那一亩三分地的人,按照祖宗留下的规矩立了长子猛。这个子朝一看就不乐意了,老爹明明就喜欢我,只是差了一个名分而已,当然气不过。
于是这个子朝就纠集了一帮死党,跟这个猛死磕到底,还真就把这个猛给干死了。但是这个故事中还有一方势力,周景王的另一个儿子叫子丐,这个子丐早在周人立猛之前就在跟子朝争夺天子之位。
可能当时子丐不是周景王爱子子朝的对手,后来子丐就跑到晋国去求助,就在子朝杀死猛的时候,晋国的军队开过来了,把这个子朝赶走了,把子丐弄回来继承了王位。
但是这个子朝还是不服气,等到晋国人撤走了之后又把子丐赶跑了。可能是晋国六卿他们这几年也都很忙,没顾得上这个落难的周天子,四年之后终于抽空又把子丐护送回去了。
过了十来年,这个子朝再一次把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的周敬王撵走了,周敬王又跑去了晋国,这一次晋国也换了当家人了,晋定公亲自把他又送回去了。这个周敬王前期也实在是憋屈的很。
面对老对手晋国的六卿乱晋,以及周天子大位继承的好戏,秦国选择作壁上观,确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秦本纪中记载,秦国看到晋国内六卿跟公室相互兼并,不仅作壁上观,而且还停止了跟晋国的相互摩擦。
不管秦国有没有实力参与到晋国内政中,这个时候选择做个隐形人确实还是非常高明的,因为秦国一旦出手干预,晋国人很可能就会再次团结起来,面对一个强大而团结的晋国,秦国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是如果晋国自己作死,被分裂成几个国家,那么这对秦国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当年秦穆公英明一世,却没有等来这么一个天赐的良机,实在是有些可惜可叹。
这就跟当年大漂亮跟老大哥对峙的时候一样,即使大漂亮更胜一筹,但是拿一个团结的老大哥一点办法没有。可是面对分裂的小大哥,那大漂亮要收拾他就是手拿把掐的事了。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不能被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