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人们所追求的自由意识,其实根本不存在。

去年读完《人类简史》以后那种震撼的感觉还历历在目,如今看完同一个作者的另一本巨作《未来简史》后却满头问号——并不是不懂他在说什么,而是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疑问以及反思。

人类真的有自由意识这回事吗?

算法真的最终会称霸世界吗?

人类真的终将毁灭吗?

01自由意识,真的存在吗?

我之所以觉得脑中浮起某个愿望,是因为大脑里某种生活过程创造出的感觉。这些过程可能是生物预设,也可能是随机发生的,但绝不是自由意志。 

在心理学中,我们对意识的定义为意识是个体能察觉到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

而自由意识则代表着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我们想要选择的东西,例如我想要投票给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我想要吃这个东西而不是那个东西。

然而在《未来简史》里,作者却全盘否认了自由意识这个东西的存在,他认为所谓的自由意识根本是不存在的,我们的选择和决定只不过是大脑算法的结果。

他提出,时至今日,再说“因为他自己做了这个选择”已经不再具有说服力,基因学家和大脑科学家反而能提供更为详细的答案:“他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特定基因构造让大脑出现某种电化学反应,而基因构造反应的是从古至今的进化压力及突变的结果。”

不仅意识如此,科学发现,即使是我们的主观情感,也能够被操控

《新科学家》的记者就亲自做过一个实验,她一开始直接进入一个战场模拟室,面对20个蒙面男子绑着自杀式炸弹、手持步枪向她冲来,她充满恐惧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开枪。随后,测试人员帮助该记者戴上了一个头盔——这种头盔配有电极,连接头皮外侧,能够产生弱电磁场,瞄准特定大脑区域,进而刺激或一直选定的大脑活动,帮助提高其认知能力。

戴上头盔后,她再次进入模拟战场,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是,这次的她异常冷静,丝毫没有感觉到恐惧。

所以无论是我们的行为,还是我们的感受,其实都不属于“自由意志”,而是大脑基因算法的整合罢了。

02智能必须存在,意识却可有可无?

只要能刺激人脑的正确位置,就算是爱、愤怒、恐惧或沮丧这些复杂的感受,也能够被创造或抑制。

如果没有自由意识,感觉也可以被控制,那么意识的存在还有必要吗?

作者提出,意识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

例如一个出租车司机,他可能今天中了张彩票,心情特别好,但他的主观感受与车技并没有任何关系。下午六点,上班族纷纷下班,街上开始到处亮红灯,拥有20年驾龄的司机可能对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十分熟悉,于是他选择放弃大路,绕远路走小路,希望不堵车。结果走到巷子里的时候发现前面出了车祸,堵车情况比大路更甚。

这个时候,司机的主观意识做出了走小路的选择,可这个选择却不一定正确。而如果依靠人工智能呢?

现在即使你第一次来一个城市,你想要从A点去B点,依靠导航依旧能够轻松达到。在堵车的时间点,导航也能清晰的在地图上标出哪里堵车,哪里不堵。因此在小路通畅的时候,他会给你指引到小路上去。而小路因为某些状况变得拥堵的时候,它也能够给你指一条别的路,而不会让你到了那里才发现——卧槽,这里怎么也堵了!

不仅是司机,股票交易员、律师甚至是老师在内的许多工作,都面临着人工不如智能的状况。

越来越多的事实在向世人证明,有一天智能会超越人工,甚至取代人工。

03人类会被淘汰吗?

"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签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

而智能的核心,其实就是算法。而这种算法,优于人类大脑的算法。

就在几年前,我们决不能相信人工智能会在围棋中战胜人类,而AlphaGo的横空出世,令所有人叹为观止。

算法正在进化,变得越来越聪明。而这种进化速度,超过常人的想象。

作者指出,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

拿一个公司来举例。一个成熟的算法可以取代公司里的普通文员、会计、法律顾问,他甚至可以取代高级管理层,通过算法来做公司的决策以及投资方向。

在未来,竞争很有可能不再是人与人、公司与公司、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竞争。谁能拥有更优质的算法系统,谁就将取得最大的胜利。

那么在被算法操控的未来,人类究竟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于这一点我们现在仍旧迷茫,不得而知。

作者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很有可能会用生物科技来重新打造人类的心灵,而以我们现在的心灵,并不能预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

合上书,我静静的思考了几分钟,我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但科技的发展绝不会停滞,我们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向前走着。

生活没有剧本,也没有意义,整个宇宙就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充满各种杂音和愤怒,但这些都毫无意义。而现代生活就是在这样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简史》人们所追求的自由意识,其实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