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生活要有仪式感

这些年,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提前预备好吃食,到老家陪父母过节。说到过节,其实也就是陪他们吃顿饭而已。都是七十多的老人,其他子女不在身边,年节时不一定有空回来,陪老人过节的任务基本上就落到我头上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日常的三餐都较为简单。工作简餐、外卖,或者在哪儿随便对付一口,午餐差不多也就解决了。晚餐会回家做一下,但时常也会有约,家做和聚餐的比例,大约一半一半吧。时间长了,对于吃饭这事儿,也就懒得再花心思了。

回家陪父母过节时,程序已经简化到花半天时间,买点菜和礼物,回去做顿饭,一起围着桌子边吃边聊聊家常,吃完收拾好,就完了,这几年都这样。

今年中秋,像往常一样,我一大早到早市上买了些食材和礼物,计划回家做顿饭陪父母过节。直到吃完饭,之前走的程序除了午休后去钓了几条鱼回家做鱼汤之外,都是一模一样。

吃完饭,坐在院儿里乘了会儿凉,我们准备走时,却看见月亮隐隐约约透过厚厚的云层升起来了。弟媳说,摆一桌吧。

刚开始我没听清楚,看见她用几个小方凳拼桌子,嘴里还念叨着:

过节嘛,要有点仪式感。

我才明白,她是提议摆一桌中秋吃食拜月赏月。

这原是我们家之前一直都比较在意的“拜月”流程,只是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或者借口丢之脑后了。

家里有现成的桌子,抬出来支好,月饼、花生、板栗、石榴、梨子、柿子,满满地摆了一桌子,兴致来了的老公还泡了一壶茶,吃月饼、赏月。

一家人,坐在小院儿里,喝着茶,聊着生活和工作的点滴,逐渐老去的父母穿插几句家常,轻松而惬意。

这大约就是过节,就是生活的仪式感吧。

其实,父母原是十分热爱生活的人。小时候,什么节该怎么过,都是有固定流程要走的。

比如说,

中秋节,一定是要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摆上丰盛的食物祭拜月亮,感谢上苍一年风调雨顺,丰收入仓;

端午节,一定要逛逛花街,买些花花草草和草药,体验一番“端午栽棒槌都能活”的古话;

春节,初一蒸年糕喻示蒸蒸日上;初二迎财神,祈祷来年财运滚滚(尽管当年吃饱都成问题);

清明节,一定要折柳祭祖先,表达哀思;

中元节,一定要点燃莲花灯接祖先回家享受香火…

是什么时候我们淡忘了这一切?

大约是在父母老去、我们又逐渐忙起来以后…

弟弟们回来的时间越来越少;

安安离家越来越远;

我们夫妇工作越来越忙;

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

可是,生活毕竟需要一些仪式感,能让人感到生活在继续、希望在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说,生活要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