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十四章 双重标准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十四章 双重标准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定义了公利与私利。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圣贤总是在自己的学说与思想中强调“公与私”的概念,而且特别指出“私”为乱世之源,“公”为治世之本。

韩非子讲得很明白,就个体(匹夫)而言重私利,而就群体(君主为代表的国家集体)而言重公利,这是客观实事,无可厚非。韩非子所论的“私”是“不作而养足,不仕而名显”,不劳而获,不仕而名,侵占国家与个体的利益,这是私。合法合规地获得个人利益,这不叫私,叫按劳所得。中国人自古在这种思想的教育下,自然对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带有天然厌恶与反对意识,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不劳而获,侵占利益,这就是典型的“私”。

当然,按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剩余价值”有其合理性,但放在社会学里就不一定合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是通过“剩余价值”来积累社会财富,但所积累的社会财富属于“公利”,属于全体国民,国家代表国民持有与使用,而不像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属于资本家,那是“私利”,财富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在私人。按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家正是通过私有“剩余价值”侵占了工人的利益,因为“剩余价值”是工作创造的。

不同的经济模式,需要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基础。公有制形式的经济模式需要社会主义集体公利思想作为基础。私有制形式的经济模式就需要资本主义个体私利思想作为基础。韩非子针对“公利”的特性,设定了“息文学而明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劳”的策略,禁止私学确立公法统一思想,禁止私行依法论功行赏。“公利”社会最适合也更容易执行依法治国的策略,反而是“私利”社会不容易执行依法治国,因为法治讲公平公正,而行私者最怕公平公正。

韩非子接着“息文学”的思路对君主的当世治国之法进行了分析,他说“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意思是:一方面设置法令来引导民众,另一方面却又推崇私学,民众就会对遵守法令产生怀疑。法令是公法,公法需要公共思想做基础,也就是国家正统思想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私学是个人思想,讲个人主义,与公利相背,与集体共识相违。君主既想推行公法,又想推崇私学,这让民众无所适从,对公法产生怀疑,对是否守法犹豫不决。

韩非子针对赏罚与行修又说道“赏功以劝民也,而又尊行修,则民之产利也惰。”意思是:一方面奖赏功劳来鼓励民众,另一方面却又祟尚修身养性,民众就会懒于耕战。这显然也是矛盾的,对于身处春秋战国时代,韩非子自然是主张“赏功劝民”来实行耕战国策,反对修身养性这种避世之为。耕战困苦与行修善闲舒,你会选那个,作为个体自然会选行修。所以,君主的推崇很重要,也就是我们前文所讲的“察尊”。

最后韩子总结道“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意思是:推崇私学而使法令受到怀疑,崇尚修身养性而使论功行赏出现双重标准,要想求得到国家的富强是不可能的。韩非子的意思很明确,君主同时执行“势不两立”的两种政策,只能让国家陷入内耗,持两种政策与思想的人相互倾轧,在这种状态下想让国家富强,这是不可能的。双重标准的思想放到现在,就是美国对世界事务的处理方式,美国人持双重标准处理国际事务,能处理好让世界和谐,这是不可能的事。

韩非子在《五蠹》中专门讲君主治国理念要专一,不能兼顾而为。他说“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在这一篇中韩非子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立公法就不能尊私学,赏功劝赏实耕战就不能提倡修身养性育懒民。韩非子在《孤愤》中也说“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看来智法之士立公法,而当涂之人崇行修,一个为公,一个为私,不管是人,还是事,都不能两立。

【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赏功以劝民也,而又尊行修,则民之产利也惰。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错法: 设立法度,推行法制。错,通“ 措”。

不管是国家治理,还是公司管理,标准只能有一个,而且人人在这个标准面前平等。只有坚持一个标准,事务才能获得公平公正处理。企业文化要坚持一个理念,管理要维护一个核心,公司制度要坚持一个标准。“一”是一切的起源,“一”错了,一切也就错了,这叫一错百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十四章 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