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在管理中的学问1

有这样一件事,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也包括我在内。

不知你发现没有,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那些看似逻辑缜密又会讲理的人,未必就能争取到更多的信服。

比如,我曾花费很多时间训练自己的逻辑,甚至连平常说话都会不自觉地带出一些口头禅,“关于这件事有3个重点”、“我这么说的依据是”、“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然而问题是,尽管我自认为自己的逻辑性不差,但每当和别人探讨或交流一个问题时,甚至想要极力用自己的逻辑去影响一群人时,效果却适得其反。

这也让我联想到,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有一些身处领导岗位的人,他们特别喜欢站在权力的制高点上,和员工讲大道理。比如:

“公司给你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你总完成不了业绩?”

“这么简单的事情换谁都能做,为什么就你办不好?”

“最近公司存在那么多问题,是不是你的心思不在工作上?”

很显然,在许多管理者眼中,自己的这种做法亦是一种坦诚,美其名曰“对事不对人”。如果道理能听进去就是好员工,如果道理听不进去就是无用之才。

然而我很好奇,事实真的如此吗?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为什么目标有了KPI还会失效?为什么能力很强的人也会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又是如何爱上当前的这份工作?

在管理学中,一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管理是“管事”,另一种认为管理就是“管人”。

无论上述的哪种观点,如果你真的秉承信仰执行下去,就会发现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

后来我看到了一句话,叫做“所谓管理,就是管人理事”,才终于有了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翻译过来,其实就是说:

真正一流的管理者,是用逻辑管理事务,而用情绪管理人心。

言外之意,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如果你真的有必要想要影响周围的人,不单单是要掌握逻辑,还要理解到人性中的精髓。

所以,这就是今天我要和你一起学习的话题:情绪在管理中的学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在管理中的学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