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体虚、体弱的人,一个补虚的千古名方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今天介绍的这张方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是这样记载的: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翻译过来,身体虚弱的人啊,别忘了薯蓣丸。

身体虚弱有哪些表现?

入睡困难,睡着以后爱做梦;食欲不好,吃东西比较少,或者吃完以后,要么腹胀,要么腹泻;即便不腹泻,大便也总是不成形;常常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的感觉;怕热,怕冷,怕风,怕外界的各种邪气,风寒暑湿燥火都难以抵挡;容易感冒,容易情绪低落。

通常遇到这些个情况,大家都知道是身体虚弱,但是虚在哪里了呢?这么来看,好像五脏六腑都有不足,五脏六腑都虚,怎么补?是个难题。好在,这样的难题,已经有先贤给出了答案。

是的,这个人正是张仲景,仲景先生的薯蓣丸正是为虚弱之人量身打造的。

当你感到身体很虚,这里虚,那里也虚,又不知从哪里入手的时候,脾胃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薯蓣丸就是从脾胃入手,在补脾胃的基础上,添砖加瓦似的补补其他脏腑。

薯蓣丸:山药90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地黄30克、神曲30克、大豆黄卷30克、甘草60克、人参21克、川芎18克、白芍18克、白术18克、麦冬18克、杏仁18克、柴胡15克、桔梗15克、茯苓15克、阿胶21克、干姜9克、白蔹6克、防风18克、大枣240克

山药,古时候叫薯蓣,说起山药一词的来历也是一波三折。大家知道,在古代,皇帝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的名字自然也是不可冒犯的。薯蓣二字刚好就犯了这个忌讳,那就改吧,一改再改,最后改成了山药,才算定了下来。

张仲景特别擅长用山药,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把山药放在了第一位,一来是对山药的偏爱,二来山药确实很好啊,它是非常平和的补药。一根完整的山药,它是很长很长的,有多长就能在土里埋多深,它埋在土里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能量场,能把周围的精华都吸收过来。你看山药尽得土地之精华,土在中医里头代表啥,代表脾胃,可见山药是非常擅长补脾的了。

白术、茯苓、人参、甘草,补脾益气,为什么把它们四个放到一起呢?声名远扬的四君子汤啊。

干姜暖脾胃,白蔹清热,神曲消食。大豆黄卷是大豆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植物的种子基本上就两种状态,一种是发芽了,一种是没有发芽,种子发芽了,会冒出一个小小的芽须,它有一个从内向外推的过程,那么,中医就认为它可以把邪气推出去,大豆黄卷在这里主要是祛湿,把不好的,不需要的东西推出去,好的东西才能补得进来。

到这里,所有的药材都是奔着脾胃去的,脾胃居中央而统四方,当然,其他脏腑也不能忽视,也要补。

熟地补肾,和当归、白芍、川芎配在一起,是古方四物汤,再加上阿胶,补血养血。前面有四君子汤补气,紧跟着就有四物汤补血,《内经》里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身体虚弱的人气血一定是不足的。

柴胡疏肝,杏仁润肺,肝脏喜欢条达,肺脏喜欢滋润,两味中药投其所好。再来点桔梗开宣肺气。

防风的作用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防范风邪,没有了风邪来捣乱,你就不会反反复复地感冒了。假如风邪已经入体了呢,也要找防风,防风可以给它赶出去。

桂枝辛温,是让人感到温暖的一味药,这就是气血被调动起来了,调动起来干嘛呢,去对付寒邪。桂枝色红,还能入心,无意之中又为心脏提供了动力。再加上麦冬滋阴,让你感到暖洋洋的同时又没那么燥。

这就是张仲景的薯蓣丸,如果说成药不好买的话,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来做,方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药材打成细细的粉末,大枣除外。

第二步,大枣去核,加水适量煮到软烂,然后把枣皮挑出来,枣皮不容易消化。

第三步,用煮好的枣泥,再加蜂蜜适量把打好的药粉调和成丸子,每丸重10克。

仲景先生在创立这张方子的时候大枣用到了240克,比山药还要多。大枣甜甜的,所以薯蓣丸吃起来味道也不会很差。早上吃一丸,晚上吃一丸,这就可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体虚、体弱的人,一个补虚的千古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