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哥读唐诗】王勃《滕王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是个天才,初唐四杰之一,文学造诣很高。传说酒醒后就能挥墨写下《滕王阁序》,文章写得非常好,流传千年,滕王阁也因此名声大震。《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当然这也是王勃的绝笔作,因为他在不久就因渡海坠水淹死了,也算是文坛上的一大遗憾。

其实《滕王阁序》并不是王勃当时写作的重点,因为它只是个序,正文的诗才应该是重点。但就是因为这篇序写得太精彩了,反而这首诗知道的人并不多。

不过《滕王阁》这首诗还是幸运的,毕竟我们没有忘记它。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就比较惨了,诗的序《桃花源记》享誉天下,而《桃花源诗》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在贞观年间受封滕王,调任到南昌当都督时因为思念故地滕州而建此高楼。因为王勃的作品而闻名中华,成为永恒的经典。此楼命途多舛,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历史上有二十九次之久。现为国家5A级景区。

初唐时的王勃,在去交趾(现在越南)的途中参与了阎都督的宴会,席间所作的序和诗,都是文学史上的精品。这首诗就是概括了序中的内容,凝练而含蓄。

·王勃的所见所想·

全诗第一句就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滕王阁的高,以及滕王阁所处的位置:正对着江中的一小块陆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能看到江中的一小块陆地,说明楼是很高的,可以远望,可以俯视。这么好的一座高楼,现在怎么样了呢?第二句中的“罢”字使诗情发生了转折。佩玉鸣鸾指当年挂着琳琅玉佩、坐着鸾铃马车登阁赴会的滕王及其宾客。当时的场面应该是非常豪华、非常热闹的,而现在呢?这些都没有了,如此光鲜亮丽的场景都成为了回忆,一去不复返。开头两句话一句写空间,一句写时间,刚开始的兴致勃勃马上就变得意兴阑珊,十四个字就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出来,就像序里说得那样“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已被冷落的滕王阁到底会怎样呢?雕梁画栋、用珍珠串起的帘子还在,只是无人欣赏,只能与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地相依相靠,以此为伴。这两句紧接着第二句来写,不仅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高,珠帘卷入西山的雨,也写出了滕王阁的高。情景交融,也更好地诠释了前两句诗的意思。

“闲云”正好与上句“南浦云”相衔接,“潭影”又暗示了江水。第五句的开头正好与前面的四句完美结合,诗情得到延续。而且,写法也与上面的诗句相似,仰视与俯视相结合,更有空间感,也扩大了视野。“日悠悠”又很自然地将读者从空间转化到了时间。楼虽在,但这个世界早就经历了无数次春夏秋冬的轮回。当年在楼上尽情享受生活的帝子,就是滕王现在在哪呢?诗人没有告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却回答了一句“槛外长江空自流”,看似是答非所问,但当我们读到这里就能感受到,帝子终有老去的一天,但长江水却永恒地东流,不会停下。这是对人世间的短暂与宇宙间无穷的思考,这与张若虚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思考相似。从景写到对哲理的思考,王勃构思之巧妙,让这首诗更能让人感受到文字的美。


而如今的滕王阁就在那里,虽然游人如织,但当我们登上这座楼时,极目远眺,也来感受下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以及王勃笔下的那片江水,应该也别有韵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哥读唐诗】王勃《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