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年级days14——《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岁月”主题下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而作,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用56个字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经过组内集体备课时对教材研读探讨,结合单元教学要素和课后习题,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会写“津 崖  渡  索”四个字。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根据以上三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解读单元页,认识单元要素习作要素,引入诗题。通过解读单元导读页,学生对“革命岁月”的单元主题有了简单了解,对单元语文要素“点面结合”写法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学生查阅的诗人资料交流和七言律诗概念交流,学生对七言律诗的特点及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个环节前半部分的设计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实则也非常必要。

(二)、播放红军长征视频,铺垫长征历史知识。引入课题之后,我播放了一个长达三分多钟的视频,再现红军长征时的历史画面,学生观看时注意力特别集中,通过观看,对红军长征历时之长、里程之长、困难之大直观感受,看的学生们内心激情澎湃,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了很好的认知和情感铺垫。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读环节主要针对目标一进行的设计,通过初读环节,纠正了“逶迤”“磅礴”的字音及“索”“崖”的字形,并通过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赛读,读出了节奏。

(四)、再读诗歌,理解内容和情感。本环节针对目标三设计的。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是引导学生按照结构去理解的。先找出能概括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和红军面对困难态度的诗句,学生一下子都找到了首联的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等闲”去赏析理解诗句意思,并体会首联的作用。接着由代表困难的“千山万水”引出下边颔联中关于山的、颈联中关于水的句子解析,这四句是全诗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我是通过抓关键词、解析修辞,进而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的。如颔联中,我则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逶迤”“磅礴”两个词语理解道路的弯曲绵长和山势的高大险峻,再通过“细浪”“泥丸”所蕴含的夸张、比喻修辞去理解诗句背后红军那种藐视困难的态度和征服高山、不畏困难的高大形象;颈联“云崖暖”“铁索寒”句,在读后的引导理解环节,则通过插入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文字资料及飞夺泸定桥的电影视频,抓住“暖”和“寒”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渡过金沙江的喜悦及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顺理成章。最后尾联红军通过前面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在望,翻过千里白雪覆盖的岷山,胜利会师以“开颜”收篇。至此,全诗的理解水到渠成。

(五)、读出诗歌气势,达到熟读成诵。这个环节针对目标二设计的。在理解诗意、体会了诗句情感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读、师生对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情感,渲染气氛,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这个环节中,每次读,我都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在感知画面的基础上,读出红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气势。读的遍数多了,便通过填空、根据意思进行背诵,加强积累,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学常规的落实与呈现。   

六年级的学生,相对懂事守纪,虽然八十多人,但在课堂常规上不需要太多的口令提醒,基本都跟着老师的课堂节奏,保持端正的坐姿,认真地听讲,及实地做笔记,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只是学生大了,课堂积极性降低了,一个问题哪怕显而易见,举手回答的学生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一些优秀学生提问起来也会正确表达就是不愿意举手,课堂氛围没有那么热烈。有时也有那么几个爱动的或者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或他人回答的时候说小话、做小动作、跑神,需要老师示意或同桌提醒。课堂常规要求仍然不能放松,良好的课堂习惯仍有待强化。

三、我的思考

本节课通过五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三个教学目标基本都得到落实。我觉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师生课前准备充分,学生有预习,教师备课深入细致,利用视频和文字资料做铺垫,较好地破解了文章理解的难点,并始终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语言带着学生去在各种读中理解、感悟,使学生与本课诗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但也有很多不足,如在学习中,教师引导讲解过多,放手不够;读诗时,学生虽然读出了节奏,悟出了情感,但还是缺乏诗的韵味,教师的朗读指导能力还需要提升。再上这节课时,我会依据学情适当放手,力争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在交流中自己体会到诗歌内容和情感。在朗读上,我也会在依据内容节奏和情感做出有方向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每一次反思都能觉察出自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在优点中肯定自我并坚持好的做法,在不足中思考改进,就会走在前进的路上。愿这个六年级,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六年级days14——《七律.长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