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的都是废物?别矫情了

你永远不是那个最惨

昨天在直播中,与俞敏洪老师连线,我居然紧张了。

没想到自己还有紧张的一天,哈哈。

下播后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直播时摄像头冲着我,看不到屏幕,因此无法在眼神和表情上形成任何互动。

这就会让人心里很没底,不知道自己是说多了,还是说少了。

幸亏俞老师是个非常愿意给人台阶下的人,主动问了我很多问题,问我为什么创业,为什么会去演说家。

遥谢俞老师。

他的问题,让我又回忆起自己当年面临的困境。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不想老的姐姐们说,自己永远18岁。

18岁有什么好的。

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害怕成长和衰老,觉得自己18岁最骄傲。

年少无知的我,没有体会过成熟的好处。

真实的18岁,很穷,没有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情绪掌控能力差,敏感且不自信,人际交往不娴熟,不懂得拒绝和掌控分寸,勇猛有余,智慧不足,容易得罪别人,回头更受伤的是自己,读书不够多,见得太少,说过不少蠢话、错话。

最可怕的是慌乱,没有方向,迷茫。

豆瓣上最近有个小组,火了,叫做“985废物引进计划”。

这个小组戏称自己是“98five(废物谐音)大学”,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小组成员在其中分享自己的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大四期末挂了一门课,研究生资格被取消的five;

22岁被top2保研男嫌弃太老的five;

得知中专肄业的堂姐月薪税后17k后,心态爆炸的five……

矫情是真的矫情,但也是真的感受。

关于这类的文章,我在朋友圈里见过n次刷屏及转发。

考上了985,才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北大学生抑郁了,因为只在乎成绩,没有发现兴趣。

一名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满篇都是疑惑,为什么考上了985我却还是这么普通?

····

我原先也会点赞一下,因为这确实是我曾经的感受。

后来我全面地被社会捶打了一遍,发现,这是每个人的感受。

我不好意思转发了。

985的人叹息,是没有看到大专生的眼泪。

大专生的自怜,是没有看到农民工的心酸。

为什么我们只听到了985的叹息?

那是因为农民工不会写文章,所以他们的心酸,几乎很少被完整地呈现。

你永远不是那个最惨。

拿到了难题的小镇做题家

我就是组里说的那种,小镇做题家。

所谓小镇做题家,就是来自小镇或县城、靠着埋头苦读考入985的那么一批人,最大的或者说唯一的优势是做题。

中国的学校,只考试,不教育。

也就是说,你在学校学了十几年,只学会了把题目做对这一件事情。

可是在社会上打拼,把题目做对就够了吗?

不够。

但是你仍然要拼,因为如果你不做对题目,你连某些筛选的资格都没有。

最终进入985的人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会做题目,且符合社会要求,心理素质佳,有能力。

这部分人,成为了绝对的精英。

例如: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快手创始人宿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好未来CEO张邦鑫,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第二类,真的只会做题目。

敏感自卑,没有方向,能力差,就是形容这一类人的。

第三类,旁门左道进名校的接班人们。

这类人没什么压力,他们拥有的资源,比一个大学学历重要多了。

我就是第二种人。

大学的时候,过得太痛苦了。

我们背负的期待很高,从小父母老师就告诉我们,只要学习,你什么都会有,将来会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结果发现,买不起车也买不起房。

连自己的人生都搞不妥当,你算是什么栋梁?

我们面临的落差很大,在小地方的好学校里当过top10%,拿到名校通知书时,也有过春风得意的时刻,一入大学,变普通了。

我们迷茫了,学习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以前做的事情都是强相关的,会做题目,等于考高分数,考高分数等于是上好大学。

现在则不,我不知道学习好有什么用,专业也不喜欢。

如果不想保研出国,高分只能让简历体面一点点,所以对于分数,始终提不起兴趣,在大学里我的成绩一直都处于中等偏上一点点,跳一跳就能拿奖学金的那个水平。

这样过了两年多,简直要抑郁了,后来你发现,就连学习,你也不是最好的了。

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临近大四的时候,我才想明白一个事儿。

那就是,其实我的大学,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这个问题,它不是我既定的痛苦,它是我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中国合伙人》里有句台词说,人掉进水里并不会淹死,只有待在水里才会。

拿到了一个难题,不是问题。

问题是,你不去解题。

思维上的转化很重要

思维上的转化很重要。

各位高材生、低材生必须要意识到,过去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

首先,要从过程思维,转到结果思维。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只在乎过程。

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完整地想问题。

妈妈告诉你,考上大学就能赚更多的钱,拥有一切。

但是考上大学只是一个环节,它并不直接指向后面那些名利财富。

你每天都在盯着自己,去努力去努力,所以你最痛苦的问题,变成了不够努力。

越是985的人,越有这种毛病,就是对过程很执迷,要努力地学英语、早起、自律。

但是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从来没有想清楚。

所以后来,我就不再执迷于努力的状态了。

而是想清楚,从结果倒推,我到底应该做的全部的事情是什么。

确定每个环节要做的事情,再去有方向的努力。

我要的结果很清楚:

首先,要赚钱,让自己在大城市里活下来,给父母养老。

你的工作到底能赚多少钱,未来能赚多少钱,其实你很清楚的,如果满意就拼命干,如果不满意就找机会换,没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我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做值得一提的事。

那时候读了很多的哲学书,发现人有个核心的需求,就是奉献以及被认可,谁也不能脱离社会存在,所以当你成为一个对大多数人有用的人,做出所谓的丰功伟业时,会快乐。

对于一个没背景的穷二代,在这个时代,想要极致地发挥能量,几乎只有一条路可以选:去创业。

创业做什么?

教育,教育是我能想到的社会价值最大,同时还能赚到钱的项目。

第二,要从行动第一,转到重视思考。

我们没有思考的习惯,只有行动的习惯。

上学的时候,老师每天都布置题目,完不成就要挨骂,如果你跟老师说,老师,我今天不想写作业,我想思考一下我的学习战略。

老师说,你想偷懒,就直说。

上班以后,老板生怕你工作不饱和,说实话也是不信任你的主动性,所以看到你不忙,就找你的茬,整个职场,就是鼓励忙碌的文化。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光里,除了学习,其他一切都是浪费时间,所以养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不能思考,没有缝隙地生活着,走入绝境,仍在前行。

但思考和寻找,才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做的事情。

迷茫,是个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你唯一的任务就是去寻找,就跟在大雾天找方向一样,要主动和耐心。

可惜,我们都缺乏寻找的方法,更缺乏寻找的心态。

我怎么能花时间寻找呢?我应该立刻去干,现在就干。

所以只要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就只剩下慌张。

第三,要从等待心态,转向学习状态。

我一直在想,写下这篇文章,会不会有人又要说,你写的是鸡汤。

在有些人的思维里,只要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行动步骤,第一如何,第二如何,第三如何,就是鸡汤。

例如我们谈到了,迷茫是一种状态,下一步行动应该是寻找。

就一定会有人问,怎么寻找。

怎么寻找呢?

读书、实习、和成功的人聊天。

读什么书?

搜索、必应、豆瓣。

过去我们养成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

老师告诉我们怎么做,然后我们照着做。

进入社会之后,没有告诉你怎么做,你连做都不会做。

这种心态害死人了,要改,要积极学习,要拼命补课。

自废武功,重新再学

过度重视和吹捧高考的结果,就是真的让我们误以为,那个就是鱼跃龙门的关卡。

但实际上,高考可能只是,从一条小河,游进了大河里,没有那么翻天覆地。

我们的教育,是急功近利的。

过去的我,仿佛是一个温室大棚培育的西红柿,没有正常的生长周期,全靠人造的温度催熟。

人工催熟的西红柿,每一个阶段,都有成长的标准。

李佳琦落户上海了,直播能做出头,但是985们还在飘零。

干微商的小丽开上宝马了,985却还在地铁的拥挤中。

没考上大学的隔壁班差生,变成老总了,985却成了社畜去打工。

我怎么能比别人慢呢?

当我们发现所受的教育,无法直接变现、快速变现的时候,非常的着急。

这时候只能反复地告诉自己,不要急。

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85的人,毕业之后只是获得了一份正常的工作,并不是失败。

只是有些人无法接受正常和普通,更无法接受又要来一次人生的长征。

能理解这种痛,我也曾以为,大学就是终点,后来才发现,这只是个起点。

创业的这几年,我也常处于焦虑中。

大学教给我的那点东西,没有大用。

尤其做视频自媒体的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嘲笑自己,过去把做题这项技能练到了几乎满点,但是现在发现没什么用,现在要的是创意,是审美,是感觉。

就跟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发现拼的是情商,是说话,是考试之外的能力一样。

好难过,没办法,只能自废武功,重新再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切还来得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985毕业的都是废物?别矫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