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

这个问题在一直被讨论来讨论去,但我很害怕看到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有些小孩子(新生)看到一些回答后,会彻底无视人际关系?然后对学生社团抱持着「轻浮」「虚伪」的偏见?

调查后发现, 很多人认可的是学习,我总结了下,大概是:

1.大学是你最后学习的机会,以后就没这么闲了,你要好好珍惜

2.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优秀的人自然朋友多

3. 很多中年人感叹“当年没好好学习,现在吃亏了”,那你何不活在未来?

但是仔细想想,与其说这是在论证“大学里学习很重要”,倒不如说是在论证“学习很重要”,或者更精确一点——个人能力很重要

老实说,这是大家的共识,放到哪里都会被认同的,可不仅仅只是在大学。可能大学里的时间和资源都很充分,看上去这是让你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的理由,但归根到底,这仅仅是借助了大学的便利性,并没有讨论大学本身,还是在说「学习」。

大学的意义

我们回到问题本身,这个问题的重点在「大学」,而不是「学习的好处」,所以这不是A或B的选择题,它其实是在问“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是学专业知识吗?不完全是,这其实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据社科院统计,毕业后工作不对口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0%——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我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在18岁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在家长的建议下选了个他们以为好的专业,直到上大学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

你要从一个小白变成一个真正的玩家,你在大学里要如何完成这个过渡?这是值得每个大学生去探索的课题。

到了大学,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上进的、有堕落的、有佛系的,你会遇到很多刷新你三观的事,你的眼界是被大学生活硬生生地给「扯」出来的。这都是为了进入社会做提前的准备,眼界和包容,这才是大学赐给你最好的礼物。

拥抱这种冲击,才是大学里「应该」要做的事。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来自大学的冲击力,尤其是在大一,但很不幸,很多人在大一的新鲜感过后,这种眼界增长就停止了——他拒绝适应。

来说说我的室友吧,大一刚见他的时候,意气风发,上课从来都是坐第一排,每节课笔记都做的满满一页(有一次笔记还被当作模范,被老师点名表演了),对老师留的问题,他总能在当晚就查资料弄明白,他还通过社团认识了不少朋友。总之,这个人一直都充满能量。

到了大三,他每天的作息是这样的:每天三点入睡,睡到中午起来,点个外卖,玩单机玩到6点,吃晚饭,看直播看到11点,上床玩手机玩到3点,睡觉。

他很少去上课,去了也是躲最后一排玩手机,很多次都是我他帮答到。临考试了,把重点背背,然后藏几个小抄,提前去考场,占最后一排的位置,左右人相互帮助一下,也能考个七八十分——他觉得这样就够了。

你可以看到很多大学里面的“宅男宅女”,他们不愿社交,不愿学习,可在一开始,他们不是这样的,他们初来大学,发自内心觉得这是新的起点,实现梦想的地方。但越到后来越觉得,适应新的规则,实在是太累了,索性就不玩了,这才是大学里最不该做的事。

大学的正确解读方式,应该是做个杂食动物。因为你的眼界、爱好、人生追求等等,这些个性急需在大学阶段形成。

你可以在这里大展身手,同时又不会面临生存的压力,这种机会,的确只有大学才有。在你真正找到自身价值之前,想想还有哪些事情是你还没玩过的。

你可以去培养自学能力,考个专业以外的证书;可以去做个学霸;可以去社团组织一些活动;可以谈一场恋爱;你甚至可以去租个车,没事跟几个朋友一起去自驾游……如果你愿意,你会发现大学里有很多玩法是没被开发出来的,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对一件事有兴趣,值得让你投入精力。这无关「能力」和「上进」,只关系到「见识」。

你做个学霸也好,你做个交际花也好,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唯一要遵循的原则是,一定要做深,要留下痕迹,你的个性就是在这些痕迹中塑造出来的。很多人说搞人际关系都很虚伪,但「好的交际」并不意味着整天谈谈八卦玩政治,如果你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让人家看到你就信任你,你能够引导那些志同道合的人,那这完全可以算作你的价值。

高中毕业时,我们都是一张白板,在知识储备、人情、眼界、包容度等各方面都是白板,你在大学的任务,就是给这张白板涂上颜色,其实不需要你的色彩多鲜艳,哪怕临走了只留下一种颜色,那也比默默无闻地走了要好,那也无愧于心。

个人公众号“半夏夜谈”,专注 心理|成长|观点 干货,欢迎来撩~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里,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