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这本书从我2015年就被身边的老师推荐阅读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然而被推荐阅读的书太多,加之各种耽误,时至今日,我才静心读完这本书。

吴非老师将这本书分为了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读完之后,我将从三个角度来整理下收获:

一、教育学生方面

唤醒学生。在应试教育已经坐稳江山的时候,吴非老师只想更多地讲述关于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故事,让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唤醒同情与怜悯之心,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学会同情。有没有善良的心是区分“人”与“非人”的标准。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仁爱的禀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在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眼中,学生是需要关怀的人。在一般人眼里,悲天悯人是圣人的情感,因此同情与怜悯就未必是一般人的“任务”。人不能和野兽 一样,要有自我控制能力,心怀慈悲。

懂得感恩。教师和家庭把孩子教育得爱家庭、爱父母,是最大的成功。学生在作文《下岗》中写自己的父亲是民工,母亲是农民,不存在“下岗”。他回家希望听到父亲说“我又找到事做了”·····这个孩子向老师坦白一切,敞开心扉,表现出他是一个感恩的人,知道父母用血汗为他铺下了一条比较平坦的道路。还有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毕业实习被安排到宾馆住。当他看到那豪华的“标准间”时,第一个念头是“要是能让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房间里住一夜该有多好”!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总让人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热爱祖国。人们都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可是对于脚踏着的土地,却往往冷漠,缺乏真实、真诚的爱。培养真正的爱国情感,要从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始,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人的情感开始,从逐步了解用血汗写就的几千年文明开始。祖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你的家,我的家,大家的家。

二、教师提升方面

教师有独立人格和职业精神,教师不应因为社会寡廉鲜耻就放弃教书育人的高贵的梦想,不会因为社会性的反智行为而丧失理想判断。而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反复起思想启蒙的任务。独立思考精神是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

教师要有怀疑精神。这里的“怀疑”,内涵是“思考”。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经典是一个时代语文和人文的最高成就,青年时代就读这样的书,就会给一生的读书打好“弟子”。在这种阅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历史还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仅仅给学生说“学贵乎疑”是不够的,还要敢于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而首先,教师要学会读经典,学会思考和怀疑。读书也要站直了读,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就教师的职业性质而言,对教学工作的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是对职业的亵渎。能够为理想终生实践的教师,是可敬的。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成了出色的人,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在说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时,大家有一个根本性的共识,即“只要学生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如此。除了社会原因之外,教师本身进修的意识比较单薄,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在针对教师的报告中,千人的会堂中,手机上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童话,就像在大姐上一样。参加职评,问中年教师为什么没写过一篇文章,同行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实际是缺乏学习。希望新时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积累,向新高度攀登。

教师应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得考虑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教师的谈吐体现着他受教育的水平,体现着他的素养,体现着他的人格魅力。教师不善于表达,可能就无法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这样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因为学生最早的职业理想很可能来自学科基础学习。教师拙于表达,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其学习能力差。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风格。有教学个性的老师,他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在自己的学养。我们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对待教师,也不能忽视这一问题。学生经历风格迥异的课,才会更好的懂得运用多种手段汲取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懂得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让学生懂得了一个学习者要有包容性,兼收并蓄。一个见识了不同教学风格的学生可能更善于学习。

教师要有自信和自立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已经形成了老师们的共识。可是作为教师有没有自信与自立意识呢?不少语文教师屈从于世俗的评价,忧谗畏讥,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自己在学生面前都站不直,又怎么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发展个性?教师在从教一个时期之后,应该总结自己的工作,不断进取。

三、矛盾的现状

写作和作文是不同的。写作重视体验、自由,而考场作文是一种“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老师一般会倡导学生“自由地写”,可是到了毕业年级,必须教学生一些影视技巧,以帮助他们通过“封锁线”。有的老师看不起高考,可是学生要上大学,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他们获得进大学的门票。能通过“封锁线”,到了“解放区”,就是成功。既然我没法组织你造铁丝网、建碉堡、挖壕沟,那你凭什么要求我拿着“良民证”通过?文无定法,考试作文却要“有法可依”。每年媒体都会不遗余力,吹捧高考“佳作”,全社会推波助澜。当然年年也有作家名人出来参加“高考作文秀”,他们向引起社会的注意,姿态夸张。但是对于考生而言,高考不能做戏。因为选拔方式是考试,学生不得不受这样的训练。学生不指望写出传世之作,他们要的是“分”。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

在一个教师群体中,大家逐渐越来越像一个人,最终统一在一种模式——落后僵化的模式——的令旗下。面对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中学语文教师却永远用一种方法去教。教师用给半节课带着学生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不厌其详。或者课堂上教师运用五花八门的课件、字体、动画,设计出学生讨论、辩论的“研究性样子”,似乎这也是一门好课。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下,只会听,不会问。现在考察老师:教学过程须五脏俱全,作业批改要一丝不苟。去听名师课,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是你为什么不把他的讲课当作“换个口味”去欣赏?为什么没想到这是一种风格的展示?你为什么要有那样高的期望?你为什么不允许他的课有点不足?你是不是要求他在任何地方上课都得至善至美?你在听他上课时,为什么用你的标准去评价?他为什么不能有与通行说法不一的声音?······现在你把他当作来卖灵丹妙药的,那就是你的错!——你在否定他的教学设计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我们缺少一个宽容的环境,自然就缺少风格。

四、做好心理调节

教师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当了教师,就不要指望工作“顺利”,我们的工作是与形形色色的粗野作斗争。如果工作不顺利想哭,那就当着学生面哭好了,不要怕让学生看到我们的失败和软弱。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人不是神。面对做父母的人,要明白家长对你尊重是我们职业的尊重。当和家长有冲突时,注意缓和态度,可以适当妥协,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而不是为争论是非曲直,争输赢。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引发了我关于教育各方面的思考,这或许比我清楚记得书里的观点和故事要更有价值。保持思考,心怀理想,在教育这条路,挺拔地前进,虽不知终点在何处,吾往亦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