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慢就是快

图片发自App


读了鱼哥推荐的文,《讲真,好书值读十遍以上》,我突然意识到:人到中年,我居然不会读书。

这篇文章的作者龙女,在文章开头,首先总结了曾国藩读书的核心原则

01、 读书要读经典。

经典是经过时间和实践验证过的,也是无数读者挑剔后精选出来的书。读那些历经岁月沉淀、历久弥香的作品,也就抓住了阅读的重点。

02、 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我看着散落在家中各处的图书,还有那些封膜都没撕下的摞摞新书。随意切换、随性阅读,最大的后遗症是,不能静下心来深读一本书,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回想起来大脑一片空白。

手捧一册书,沉浸其中,身侧一杯清茶相伴,把一本书读通读透,进而汲取书中精华,使得书中有价值的部分为我所用,这样读书远比囫囵吞枣地泛读,效果要好很多。

一本书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第二本书。

03、 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和方向。

大儿子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选西学著作来读,老二喜欢数学,曾国藩就鼓励他专门研读数学类书籍,后来,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都有所建树。曾国藩还鼓励爱看书的儿媳妇多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与历史,后来,曾国藩的儿媳妇也成了当地有名的才女。

当我们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书,那种感觉,就是一种和作者、和自己交流的方式,仿佛看到的文字正在触摸我们的情感和内心。

不感兴趣的书,阅读体验也不好,硬着头皮读完,不见得有收获。

04、 读书四法

曾国藩的读书四法“看、读、写、作”中,写指的是要做摘抄、抄写和提炼。作是指要写作、练笔。

一本书,如果读完就束之高阁,那么从书中获得的知识是粗浅的、不成体系的。

写作的过程,是梳理观点,提炼主题的过程。是将作者的思想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同时,再次阅读时,你会看到自己认知升级迭代的路径,又会在书中发现新的宝藏。

其次,龙女讲了好书读十遍的攻略。

第一遍:睡前通读,第二天起床写下读完第一遍的想法。

第二遍: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然后写下3-5个细节或场景。

第三遍:搭建框架、找到金句。

第四遍:整合阅读。带着前三次阅读的收获再次通读一遍

第五遍:批判性思维。对作者的观点带着怀疑和审视的态度再读一遍。

第六遍:关注作者本身。了解作者生平及阅读其他作品。

第七遍:落地。再读一遍,学以致用。养成新习惯或做出改变。

第八遍:随意翻看或跳读。

第九遍:自由发挥。书中的想法用画画、演讲和闲聊等形式呈现出来。

第十遍:感受。然后断网,开始写作。

书读十遍,也是把一本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反复、大量的阅读,才能读懂领悟书中的精髓。

读一篇启人心智的文章,恰如有人与你促膝而谈,你侧耳倾听,而后思考践行。

又如大雪纷飞的冬日,读到一段慰藉灵魂的话语,想起与好友围炉夜话,温暖就在斗室弥散开来。

最近在读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每天清晨,一边走一边出声朗读2遍,然后开始抄书。每天抄一篇。

开始,感受到作者驾驭词句的老辣,再读,领略到意境之美,再读又再读,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

李笑来说:“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就是快;快,便是无。

我是写作特训营022号紫依,这是第9轮作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