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连岳的新书。看到其中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结合我的理解,提炼个中精华,希望对你有用。
查理丹尼斯,美国股市“交易巨子”。1960年,在别的孩子还在尽情玩耍的时候,年仅12岁的查理已经进入了交易行业。前面的十年,他经常亏钱。
但在接下来的20年,查理把400美元的本钱滚成了两个亿的大雪球。他还创造了著名的投资理论:海龟投资法。
我本人并不了解股票、期权等金融概念,更不知道“海龟投资法”是何事物。然而,查理丹尼斯所讲的八条常见的人性错误,我认为很大的启发性,能够为我们所用。
1.厌恶损失
有个例子能够直接地说明厌恶损失的意思。你在地上捡了1万块钱,这当然很高兴——免费的午餐嘛。如果,你不小心掉了一万块钱,告诉我你的心情?心真的很痛。比较一下两种情况一万块,
掉了一万块带来的痛苦 VS 捡了一万块产生的喜悦
这程度当然不相同。同样的一万块,你会因为掉了钱而更痛苦。因为没有人喜欢失去自己拥有的东西。
逛街的时候,你会更愿意购买能够试穿试用的商品。衣服穿上了身,男的帅气女的漂亮,真不舍得脱了。亲身体验一下按摩椅,体验的感觉真棒。这就给你一种错觉:这东西是属于我的。而你不想失去自己的东西,当然更愿意购买。
这就是厌恶损失。它是人性的缺陷。我们都要尽量避免。
用不上的东西,果断断舍离。该扔就扔,别觉得心疼。
提分手的时候,对方哭着喊着求你别走,你要慎重:也许他是厌恶损失,并不是因为爱你才挽留你。
2.沉没成本
各种影视作品中,男女主角提到分手。不乏会听到这样一句台词:
我们都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你就舍得吗?
按理说,两个不合适的人在一起1年和10年,明显是后者的成本更大。但是没办法,人总会考虑沉没成本。在一起10年,反而让人更难下决心分手。
这时候,你要记住一句话: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道理也很简单:付出的成本无法改变。既然如此,只能根据当下的条件和对未来的预判,做出决定。
过去付出的时间、金钱、感情都好,全都是过去的事,没法挽救。你觉得难以割舍一件事物时,努力告诉自己: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3.处置效应
投资者倾向于卖出盈利的仓位,而保留亏损的仓位。投资者不愿承认过去的错误并改正。盈利时是风险回避者,亏钱时是风险偏好者。
前阵子有部电影《妈阁是座城》,讲述的是澳门赌场里的故事。
里面的三个男主人公,哪一个不是输钱了不肯走,还要继续赌,直到面前的筹码全部输光。当然,他们更惨,赢钱了也多半不肯走。
要承认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确实挺难的。这不就是说自己不行吗?但为了保护利益,还是得咬咬牙承认错误,及时改变方向。
4.结果论
用结果推导原因。如果结果是好的,就认为自己当初的分析选择是对的。反之亦反。前天我和荔枝说:“曾经我以为高考考差了,人生就是灰暗的。现在看来,也还挺好。”
朋友荔枝却和我说:“你这是以结果反推决定,不对。你这最多是误打误撞,运气好。”
选择是正确的,可能没有好结果。选择是错误的,也不见得都是坏结果。
5.只看眼前
斤斤计较、贪小便宜、不顾他人者均是只顾着眼前利益。这种人妥妥地活在当下,不考虑未来的长期收益。
避免只看眼前,你要把握时间的维度,学会延迟满足。关于延迟满足,我写过一篇文章:
为什么你可以嗑瓜子两小时,却不能学习半个钟?
6.锚定效应
永远只看到好消息的人,却看不到坏消息隐藏的价值。把自己蒙在温和美妙的环境之中,迟早要经历狂风暴雨。
如果一件事,让你觉得完美得无懈可击,要小心。因为不是它真的完美无瑕,而是你还没有发现,或者是需要拉长时间的维度,方能显现。
遇到坏消息,道理一样。
7.从众心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夫子讲到的人生不同阶段达到的良好境界。
这只是一种说法,但很多人以此来要求身边人。30岁你就要成家立业,40岁你要事业有成,五六十岁就考虑退休了。
但我之所以成为我,你之所以成为你,是因为你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考虑最重要的情况是A,你要考虑最重要的是B,选择也因此不同。
不要什么事情都跟随大众。别人这样,我也一定要这样。根据你的情况,你可以不必这样。
股市中的大部分人,追涨杀跌。看着股价的波动,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一跌,看着大家纷纷抛售,自己也要止损抛出。一涨就开始买入,自己也要抓住机会捞一把。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8.迷信小概率
高手的人生就是不断用概率思维生活,而有人却经常喜欢举一些小众化的特例。我有个亲戚如何如何,我的朋友和你说的情况不符合等等。这是小概率事件。
别老是钻牛角尖。
读书好不一定成功,但还是许多人在尽力好好读书。因为读书大概率能带来更多的机会。仅此而已。
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极低,但还是有人中大奖,一夜暴富。但聪明人一般不买彩票,因为他们懂得这是小概率事件。而他们更愿意选择:大概率成功的事。
关于概率,我写过一篇文章: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9.写在最后
上面所述的八大人性错误,无一例外,我都犯过。但是没有关系,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犯错。我们不是看谁不会犯错,那不可能也不现实。我们看的是:
谁犯的错误更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