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迟迟没有开始写作。

一个写作的白日梦,幻想了11年。

自从2009年3月在《读者》上读到三毛的一篇散文后,这个梦的种子就被根植在了心里。依稀记得那还是在一节语文课上。

之后步入大学,课余之时,偶然间在图书馆遇到了毕淑敏的《雪山上的少女们》这本书,便读起来,是像小说一样的散文故事,这种叙述方式让我爱上了毕淑敏的文字,同时开启了我的小说阅读之旅。

很多人大概是在中学的时候疯狂地阅读小说,而对于我来说,好像所有经历都比同龄人要晚一个阶段,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才开始大量阅读小说故事。

那两年,也是我写字最勤奋的时光,虽然现在回过头去看,都是些矫揉造作的文字,但也是它们记录了我最美好的青春。

步入社会后,一年、两年、三年……我写出来的文章越来越少,能诉说出的心情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提笔写下的流水账文字。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因为每日除了机械地处理工作内容,没有再留出时间去输入知识,也再没有学着去用大脑思考些什么。

所以,我写不出来任何让自己感到有意义的文字,我便不想写,这个梦也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可是,我错了。大部分写作大师都不是从一开始就写得很厉害的。

好的文笔,好的文章结构,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训练与打磨的。

所以,我为什么要想自己能够一步登天呢?越是写不好,才越是应该尽早地去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果碰到某个事件或者故事,自己并没有多么独树一帜的见解,那么就先学着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比如,它很好,那么好在哪里呢?什么地方或者哪些原因让你觉得它很好;如果这个故事你不喜欢,那也把你不喜欢的原因写出来,尝试着写出具体的事例。

学会静下心来去阅读,把自己曾经标记过的感兴趣的书都读一遍,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文字、情景描写。

不要把关注点聚焦在还没读到的书上,只着眼于当下,一本一本读下去,总会读完它们。

如果心里总是想着结果,要某月某日把XX本书读完,这样不仅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读书的过程也不再是一个让人享受的过程了。

也许读书是一个任务,但也不要用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执行它。其它的事情也是。

在你得到一个结果之前,你会觉得那个结果非常重要,拼尽全力也要拿下它。

但当你已经手握结局,你会发现,其实做这件事的过程才是最美好且有意义的。

关于我为什么迟迟没有开始写作,大概是因为自己一直没有真心接受一开始肯定是写得很烂的事实吧。

同时,我也害怕自己会失败,加上拖延心理。但这次我不想再等下去了,太多的人已经开始很久了,我错过了太多。

不管这件事是否会有结果,就当作是自己的一场修行。为了热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迟迟没有开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