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洋葱数学的“爱情”故事

第一章  相识

初次接触洋葱数学是经张思雯老师的介绍认识的。张老师是一位美丽中国项目老师,曾在我学校支教两年,2019年7月,项目结束后就加入了洋葱数学。8月初,张老师向我推荐了洋葱数学。其实对于她的推荐,我起初并不是十分地有兴趣,之后为开学准备忙这忙那的,就把这茬给忘了。临近开学了才想起来这是,于是就抱着试试的心理下载了一个“洋葱数学”APP(现已更名为“洋葱学院”),初步了解了一下,但感觉对于我们这边留守儿童居多的山村学校来说作用不大。我又向张老师反馈了一下我的感受和疑惑,张老师很耐心地帮我解惑,为我指点迷津,让我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到洋葱数学。9月27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把洋葱数学带入课堂。


第二章  相知

我第一次把洋葱数学带入了课堂,孩子们上课比以往都要认真,看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时而双目凝视,时而被狗蛋引得哄堂大笑,我也心满意足地在一旁时而为他们讲解,时而为他们选择答案,时而把视频的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复盘。这是一堂看起来很成功的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高,学生积极回答,但是我拿起他们的作业一批改,发现与课堂的表现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而且连续几堂课都是这样。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问题在哪里呢?之后我找了个别中下层的学生了解一下,原来他们的确对这样的数学课非常感兴趣,但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动画故事情节里面了。看来问题的重点在这里——他们都把洋葱数学当成动画片看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查阅了洋葱卓越教师公众号里的相关文章,借鉴了其它优秀老师的方法,把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数学”引入课堂,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先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老师给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课题想了解的问题,老师把问题集合整理成两三个紧扣中心课题的大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老师适时暂停;接着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整理出讨论结果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第四步,进行小组集体反馈,反馈一定要求全组出动,全组发言,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小组交流的时候做到人人参与;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再针对性的练习。思路有了,关键的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我运用这样的流程上了几节课,刚开始可能学生不太适应,课堂反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学生的慢慢适应,我不断地在细节处的调整,效果基本上达到预期了。最成功的一节课是关于如何画平面图形的高的知识点,虽然这个知识点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大部分学生真正掌握还是比较难的,这节课我先给他们复习平行、垂直、高的相关概念,接着抛出两个问题给他们,一是画高的步骤是怎样的,二是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让他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观看视频,视频结束后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给组员画一个图形的高,并要求边画边解说,最后再交流讨论得出画高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这节课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通过我的检查了解,全班52个同学只有一个同学还没有掌握画高的方法。

这一节成功的课也给我带来很大的信心,也让我更信赖洋葱数学了。在后面的课程里,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研究学习,不断的总结反思,我会在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播放时间。总的来说,洋葱数学带给我和学生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参与率更高,关键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对于后进生有促进的作用,也大大地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  相伴

现在,洋葱数学已经成为我数学课堂的常客,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概念课还是解题课,洋葱数学都是我数学课堂的必要助手。而孩子们自从接触洋葱数学后,数学课不再是让他们头皮发麻的课程,学习数学的劲头十足,信心十足。

感谢洋葱数学,今后的数学教育之路我将继续与之同行,继续研究探索孩子们喜欢的洋葱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洋葱数学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