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的故事是历史的隐喻

初见

        今天刚刚刷完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被电影的整体效果深深震撼!画面的唯美让我在观影的每一秒都在心中赞叹,却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只能连声说着“好美!”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意蕴铺展为整部影片的背景,传达出来的美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时,影片的特效也非常精彩,特别是水漫金山一段白蛇、青蛇和法海的“水斗”场景,堪与国际大片媲美。再有,其中的粤曲唱腔也非常优美,和唯美的画面很搭,主演们的戏曲和武打功底也是好生了得。总之,强烈推荐一定要去影院的大屏幕上观影,才能满足眼睛和耳朵的渴求。

        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流传久远。看完电影,我也很好奇这个故事时怎么成形的?一番了解,原来白蛇的故事一开始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劝诫的故事,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时代下、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中演变成现在这样的故事内容的。

        据史学家探源考证,白蛇的故事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地在今河南鹤壁的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黑山又名金山,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中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套黄牛,游息黑山中。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故事衍化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这是白蛇故事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版本,是由民间的老百姓自由创作的。现在读来,似乎在表达着人们对一些发生在身边奇异的、不能解释的事情的担心和恐惧,于是把这些事件赋予神话的色彩,以便把那些担心和恐惧从心里隔离出去。

        到了唐代唐传奇《李黄》就有美女蛇妖以色相诱惑凡人交合的情节。写陇西官宦子弟李黄在长安东市被一白衣美女引诱,与她同居数日后回到家中身体化成一滩血水。李家人找到那白衣女子住处,发现只是一个空园子,除了听人说“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更无别物”。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蛇妖害人故事,被认为是后世《白蛇传》的原型。白蛇已经幻化成女神般的美人,只不过这个白娘子没有爱,是个惑人吃人的妖怪,青蛇也已经有了,不过不是小青,是老青。唐代的这个白蛇故事就有着很明显的教化和劝诫的作用,告诫青年男女不要随意交往,以免性命不保。这是因为唐代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鼎盛时期,可以看出佛教的礼仪规条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还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而真正使白蛇从淫荡吃人的妖怪变成受人同情的白娘子,要归功于明代的文学大家冯梦龙。冯梦龙生活的时代,与大明王朝平行的西方世界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反对神性,提倡人性,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大明王朝也与之遥相呼应,产生了冯梦龙、汤显祖、袁宏道等一批冲破理教对人性的束缚,希望发乎天然的“情”能够超越理教、门第甚至人神界限的文人。所以白蛇故事在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有了一个彻底的转变。白娘子不但貌美,心灵也美,也不害人性命,反而一往情深,赠银子、买新衣,经营小店过日子,想与许仙一起快乐地生活。在冯梦龙的白蛇故事中,白蛇曾被许家沟一位许姓老人从猛禽口中救生,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逐渐冷落。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十分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确立了后世白蛇故事的框架。


等待

        不管白蛇的故事是如何变迁来的,但冯梦龙的版本是最打动人们的,因为冲破一切阻碍,追求美好爱情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人们心之所向。正如电影中一句令我深深感动的台词:“妖有情是人,人无情是妖”。一个“情”字,承载了人世间所有的爱恨纠葛,也维系着人间至善至真至美的真情。也许再过几百年,白蛇的故事还会跟随时代继续演变,但我相信,“情”一定还是那条最重要的主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蛇传”的故事是历史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