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必争锋相对

在外地读书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家却不会经常联系,因为感觉没有什么可说的。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也是那种不常打电话回家的人,但是这件事的发生让我彻底改变了和家人相处的模式。

和往常一样以吵架结束了家庭通话。

我们家对我的管理方式十分的保守,保守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离家读书是我爸开车送我来的,如果放假要回家,也一定是我爸开车来接我。简而言之,就是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单独出行过。因为这样,我的室友曾一度以为我生活不能自理。

又是这样,一样的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你就在学校头等到我们来接你!”

可能是压抑太久了,可能是沉在骨子里的叛逆开始蠢蠢欲动了,我很不耐烦地说:“你们不要来了,我不想回来了。每次都是这样,我又不是小孩,成年了,可以自己回来。”

我收到的回答依旧是那些老话,什么危险,什么大学生被拐的案例比比皆是。

行,我知道了你们是怕我出事,但是你们就不能放手让我自己去经历吗?我以后怎么办?成为别人眼中的巨婴吗?

我很生气地挂了电话。

可能是我的语气太过激烈,引来了我室友的注意。

“敏儿,我觉得你刚刚这么说话不对。”

之后她便跟我讲了很多东西以及看她和她妈妈的相处模式让我彻底地改变了看法。

首先,不管怎么样父母都是在为你考虑,当然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另说。可能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对,让你感受到了束缚,不自由,但是这都不是你冲家里人发火的理由。有一句话说,我们常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不熟的人,却把最糟糕的一面展现给了你最爱的人。大概是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你知道不管怎样,你的亲人永远不会离开你。可是到最后,却常常出现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酸场面。

我的这位室友,将撒娇之道运用得炉火纯青。起初,我觉得这样太过于腻歪,毕竟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爱意的表达都是含蓄的。但是,在父母眼里你始终都是个小孩,他们喜欢看你撒娇,喜欢被你依赖。

后来,我学会了撒娇,学会了在和他们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好好沟通而不是恶语相向。和父母通讯,终于不只是任务。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想要做出来确实很难。但是,没有一件事的开始是简单的。总要去尝试改变:

1.和父母说话时语气不要太过生硬。吵架和原因有百分之八十是因为双方的语气太过强硬。其实,如果放软语气,大部分的架是吵不起来的。

2.和父母观点有分歧的时候,不要直接否定父母。中国有一句老话一定是你的父母常说的“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确实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深谙信息获取之道的你一定比你的父母知道得更多,但是老话有老话的道理,有些时候经验真的很重要。所以,千万不要急着否定他们,说不定之后就会啪啪打脸。

3.最后,一定要父母知道你生活中得变故。有些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报喜不报忧。我十分反对这种观点,因为在你身处异乡时,没人是你的依靠,只有父母才能义无反顾地站在你这边。曾经我失恋了,室友知道,朋友知道,却没有任何人给我我实质性的帮助。最后我给我的母亲打了电话,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她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像是盘旋在半空中受伤的鸟终于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大树一样,我不必假装坚强,不必让别人以为我过得很好,在她面前我可以将自己最柔弱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一定一定要让家里人知道你的现状,因为最后只有他们才是你的依靠。

说一件好笑的事,我每次给我爸爸说爱你之类的话他都会骂我,说羞死个人。不过他说这句话事没有一次是不笑的。在中国,我们是含蓄的,是羞涩的,但是每个人都是希望是被爱着的,这是人类基本的需求。你可以不说出来,但你一定要让你爱的人感受到。这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任何事都是相互的,世界上没有单方面的情感。有人说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当他们成为你的父母时,你就已经收到了他们的爱,也就说你从一开始就是爱他们的。所以说,互相爱与被爱着的人,不用针锋相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不必争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