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 内容创作指南--马伯庸联袂推荐

互联网推动着自媒体的发展,两者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想了解互联网,不妨先来了解自媒体,而自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创作。

《创作者》(张宁著), 它是一本内容创作指南,书中所提到的内容行业发展,个人垄断,内容品牌等内容,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平台战略规划者,都将会得到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与启发。

个性化的封面设计、镂空雕字,红绿主色、鲜活、而富有冲击力,绿色:寓意健康,可持续发展,代表创作者可创作的无限可能,红色:醒目,热烈,代表创作者积极饱满的创作热情,以及创作内容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本书共八个章节,从“个人垄断”,“社交资本”,“混剪:创作进阶的利器”,“内容品牌”,到“媒介升级”,即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系统化,全面化地讲述创作。

开篇,就强调了创作的真实性,答主我本身也算是一个创作者,写出来的东西最打动人的,往往都是来自亲身感受到的最朴实无华的部分。

内容创作不再是少数“业内人”的工作,而是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全民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内容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进行着不同领域的创作,但是,阻碍创作的是如何在一个领域保持持续化地输出。



有个内容创作方面的朋友,他分享的文案与旅行攻略方面的内容有了几万阅读,甚至有甲方爸爸找他合作,可以说是爆款了,但是之后创作的内容发散,并不是垂直某一领域,阅读量平平。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在算法推荐占据流量分配核心地位的现在,一条内容获得流量不代表下一条内容还能获得。所以,要打破这种瓶颈,我们需要在每一次创作中“滚雪球”,不断积累扩展。

此外,还想举我喜欢的旅行博主:房琪kiki,记得第一次看她的视频,当时单篇点赞量还只有几千,但随着她持续和精良化的输出,其所做的旅行视频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标杆。

梗:高能的复制因子。在当下流行文化里,梗随处可见,可以说梗已经成为内容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具有传播性,场景特定性。例如,下面这段话:

在茶水间接完水,站在玻璃窗台向外看了看,口字型的大楼,像极了高中时期的教学楼,只不过那时桌子前坐着的是为高考奋笔疾书的学子,而这时桌子前坐着的是没有打工魂的打工人……


这是我之前随手记录下来的一段文字,其中,“打工人”一词就运用了梗,看到这个词,无需过多解释,那种特殊的情绪表达,已展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巧妙地加入梗元素,对于内容传播可能会带来更强的传播能量。

内容创作没有边界,不断涌现的新鲜感。

看到一个现象或某个句子,到催生出一些想法,到把这个想法一字一句地敲下来,这更像是对自我的梳理与审视,其次是记录备份以及最终的分享,而当写下的片断文字正好让阅读者产生共鸣,那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

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在和自己的对话中体会到字斟句酌,浮光掠影光的精彩”。

更多精彩的内容尽在书中,不妨去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作者》| 内容创作指南--马伯庸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