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拥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笔记:

@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断与舍是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过程中人的观念会不知不觉发生变化,有时发现,有些自己执着的观念,其实是父母的或身边其他人的。像这样,通过物品,确定自己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之后就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接下来,会慢慢开始肯定、相信自己。不仅是自己,就连整个世界都变得可信了。

必要的东西出现在必要的时候,并且只得到必要的数量,这样,就相当于从自力的世界进阶到了外力的世界。

@关于“碍事”这个词

压力的因子其实很琐碎。想把需要的书拿出来,放在前面的书却碍了事。。。等等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压力。日积月累,人就会烦躁不安。

***如果有东西让你感到碍事,即便只是一瞬间之间觉得碍事,也要在发现的当时就把它们一一击破。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日语里的碍事是“邪魔”,所以这个词字面上看很可怕,平时我们的直觉可以分成阴性直觉和阳性直觉两种。

阴性直接就是异样感。“感觉到这扇门有点不好打开,不过虽然心里生出这种异样感,最后还是算了,反正都打不开了,不管它了”,就这样通过思维直觉敷衍了过去。

如果能意识到让自己感到异样的原因,因此而卸下包袱,或是对此有所领悟,那么就不会徒增多余的压力了。直接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消除掉,所以只有除掉那个“碍事”的东西,看到东西决定买不买时,才会有“这个应该买”的这种阳性直觉,如灵光乍现般地来到你的身边。

碍事的东西,拿走一个,潜意识里的堵塞物就被清走了一个。逐渐的,不仅是看不见的世界,就连看得见的世界也跑来支援自己了。这种“更加看不见的世界”,叫神的领域,或是未知的伟大,或是集体无意识,我们一直也在接受它的支援。可是很多人因为家里堆了许多破烂儿,把这个入口堵上了,所以无法得到它的支援。只要不堵,我们就可以尽情接受这些支援。

断舍离不是宣扬“通过扫除来开运”,而是把“活在当下,立刻付诸行动”的生活方式落实在日常的收拾房间上,在这种生活方式的过程中,超越自己,达到“成事在天”的心境。

在乱七八糟的房间里期待“会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呢”,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从自力的世界进入“成事在天”的境界,这就是终极的自动化。

@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同样一件东西,别人看是破烂,只要自己有留着它的理由,那它就属于包含积极感情的物品。留下来也无妨,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物品归根到底是我们从神祇、从地球手里借来的。土地、房子,只是买到了维护、管理权而已。“买”本身就是人类一厢情愿的错觉。其它东西也一样,都只不过是物质,经过加工成为了物品,赋予概念和附加值,流通到市面上。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

不过,也不是说因此不用拥有任何东西,而是说理解了拥有的本质,就能自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这一点最重要。

好不容易能拥有一件东西,与其觉得“算了,就它吧”,不如觉得“必需要这个不可”,因此后者更能让人在维护管理这件东西的时候保持愉悦的心情。

归根到底,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可能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感悟:

1.压力不是某个大事,是日积月累的,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生活里真的有很多琐碎的“碍事”的东西和事情,我家就有每次拉出来再收回去都费劲的抽屉;琴叶榕挡在了我的书架前,每次拿书放书都要越过它。。其实这些都令我很烦,但是我都忽略了。这些碍事的感受,是提醒我要改变、要行动,要随时消除,才不会耗能。物品是潜意识里的投射,或许那棵琴叶榕就是潜意识里阻挡我学习动力的东西,是我学不好的借口,清除了它,可能学习就能更顺畅了。

2.物品是向地球、神祇借来的,而不是拥有的,拥有什么都是深信不疑的错觉。人本来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走的,来人世不过是来了缘,提升自己的灵魂,那一切的人、事、物,都是结的缘分而已。既然这样,就要带着珍惜、感恩、敬畏的心去对待一切。

买东西也不要随便,如果要拿回家去结缘,就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能珍惜,是不是合适,是不是需要,是不是真的喜欢。而缘尽时,就放手,因为任何事都离不开成住坏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拥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