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读书笔记

01 发刊词 |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梁宁认为,产品能力是人生的一个底层能力。因为产品能力会给你自信。

    为什么呢?

    产品能力其实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所以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一个产品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在一片纷杂里,你会知道自己该放弃哪些点,抓住哪个点,慢慢建立起掌控。

      但这个过程里,你会碰到数不清的diss,被各种吐槽,被指着脸批评,还有数不清的推倒重来。这就是一个产品人生活的常态。

      所以,产品人拥有的一项基础能力: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别怕没有家庭背景,别怕没靠山、没干爹。因为一个产品人,只认 “用户驱动”一条。

那么,如何建立用户驱动呢?

1.观察用户,判断用户。

2.建立一种系统能力,以此去向用户交付一种确定性。

3.建立交互能力,接着在不断的连接与迭代中,深化你和用户的关系。

所以做为一个产品人,需要有以下三个东西:

第一是一双眼睛,是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的敏锐之眼;

第二是一双手,是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

第三是一颗心,是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与用户,懂得产品上每个细节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02 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本节主要讲: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因为结婚也好,创业找合伙人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长期关系。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更为关键。

      所以,本节内容从产品经理的专业视角,来训练用户如何去看一个人。因为产品经理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来看一个产品。它包括从外到内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你拿到它,它设计的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穿衣服怎么搭配,这个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比如:你遇到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军人,或者是一个公务员,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能明显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

    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也就是说,咱们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关系,比如大家上班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从第三层开始就是一个人的深层部分了)

    它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很多人都会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我们毕业刚工作的时候,都是小职员。但是接下来,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脉资源不一样等等。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如果一个女生,她只能基于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基于表面数据的存款和房车去对一个人进行判断,那这个人也是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的。

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人生观)

      他对他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让他不爽或者烦躁?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窜下跳?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但是人和人的存在感又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在一个家庭中,我在和我的爱人的关系中,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对方给了我足够的确认感,我就能够满足。其实很多女孩都是这样的。但是有的人,如果只能够在一段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其实很多男人是这样的。所以,他会为了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冲右突里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一个人的最内核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层是能力圈。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那么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这与很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了,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是一样的。

若用看产品的思维框架去看结婚对象,其实也是一样的:

第一层是感知层,是你看到的一个人的样子,他的相貌、举止、着装。其实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你要知道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其实是角色化的产物。

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

第三层是资源结构层,资源不只是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的人脉和财产,还包括了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

第四层是能力圈,

第五层是存在感。

      所以,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然后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人生观)

    以上就是如何用产品经理看产品的认知框架,一层一层地去观察和分析一个人。其实,对于浅层关系,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那你需要看到的就绝不仅仅是表面上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其实这个才是更关键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只是做用户,想短期关系、捡现成的,那你看到一个人的感知层和角色层就够了。但如果你是要结婚,你要投资一个人,或者你要选择和某个人成为长期的合伙人。那这个人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设定和感知,他对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设和经营,他对自己的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