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者的事迹折射出伟大的教育情怀

通过今天的讲座和教师节前的活动,我了解到两个支教老师的事迹。我深深地被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以及他们的无私奉献与伟大的教育情怀所感动。

01

上午,聆听黄院长的“教研员的使命与担当”讲座时,他用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支教老师陈立群校长的事迹,这对在座的老师是一种情怀的教育,也是一种榜样的引领。

陈立群是浙江省临安市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他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8年中国教育十大人物等称号。2019年9月9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他在浙江曾担任过几所学校的校长,他在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但他却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

他在支教期间,顶住了所有压力,抗住了所有不同的声音,坚决而执着地践行着他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师的观念,提升了教学质量,短短两年的时间,学校的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

他认为,"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因此,他把自己获奖的奖金拿出来设立陈立群奖教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他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陈立群说:“一次次的辍学劝回工作,让我明白了,仅仅是生活上的贫穷,还是劝得回,帮得上的;而精神上的贫穷,帮起来要困难得多。”

尽管这样,他还是抱着“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出一个寨子”的信念,在不断地自费资助着贫困学生。在这个教育扶贫路上,他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02

在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教师节之际,单位将组织联欢庆祝活动,并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准备节目。今天小组长给了我一份诗朗诵稿《枸杞花开》,让我准备参加这个朗诵节目。出于好奇,我搜索了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原来是一个支教老师冯志远的感人事迹。

冯志远老师是建国初期东北师大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的中学教书,但新婚不久,就响应国家支援西部教育事业的号召,自愿去了宁夏中宁支教。跟他同来的老师都陆陆续续地返城了,唯有他一直在那坚守了整整42年。

他一个人教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门课,但他觉得这都不算什么,最令他愧疚的是他长期与妻儿的两地分居,使他没能进到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

他最后积劳成疾,双目失明。即使是这样,他还坚持在黑暗中摸索着给学生上了好几年的课,直到他全身瘫痪了,实在上不了课了,才被妹妹接回了长春老家。

他从教的这一生,没分过房子,没评过职称,没涨过工资,却培养了超过一万的学生,有的已成为北大教授、上影导演。他的事迹令人感动,还被拍成了电影《冯志远》,有机会一定要找来看看。

03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情怀是一种不图回报,甘于奉献,一心一意,是一种纵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然如初恋的执着精神。”

这也是对两位支教者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也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情怀是一种信仰,是一生的追求,与生命融为一体。

如果没有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又怎能如此甘于奉献自己的一生?了解了这两个支教老师,我觉得他们都太伟大了,他们支教的事迹都折射出了伟大的教育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支教者的事迹折射出伟大的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