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中不断反思和成长

       记得H老师曾经多次和我聊起过“写着写着就觉得找不到主题了,也越来越意识到认识不够深刻”。这其中,我也忘不了Y老师给我“对自己毫无营养的语言感到了失望”的留言。其实,这是我们团队每一位同志的共同心声,也是所有坚持写作者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很幸运的是,我们几位不离不弃地度过了近500天,也是我坚持组队时间最长的一次。假如此时意志不坚定或不咬咬牙挺过来,则很可能会放弃;如果在最脆弱的时候坚持下来,则一定会有顿悟的感觉。

       纵观整个教育界,凡是想提升自己的,基本上都从基础写作开始,并在不断的坚持与坚守中慢慢走向成功,这其中的诀窍就是读书。比如J老师的《让阅读成为“源头活水”》,那满满的情怀溢于言表,不仅让我们有书目可鉴别,还能使我们在不自觉中涌起了“立即读”的欲望,足见是多么地用心反省;W老师的《监管,让生活更美好》,结合自己班级打扫卫生的实例侃侃而谈,或抒发愤懑,或静于反问,更多的是不断反思与研究策略,正如医生看病般地分析、诊断后“对症下药”,很有见地,但我更希望W老师抽空走进王晓春老师的系列作品中;X老师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谈到了“阅读这本书,感觉自己有些吃力,看完一部分就像没看懂一样,自我感觉没有深入”,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但我多次听专家们说过“作为从教者,得时不时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可见她已经走向了心理学的阅读中,哪怕稍有不懂也是值得欣慰,因为人的心理最难懂,需要慢慢去品、去悟,我们急不得,关键是勇敢得往前冲;T老师的《青春期的孩子》在娓娓道来中品味着揪心的实例,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撞上青春期(包括更年期),有理说不清”,同时也为田老师捏一把汗,因为孩子的理由是愁着写古诗,归根结底是老师的责任呀,特别是一旦碰到不讲理的家长,如果他们深入追究法律责任的话,教师是脱不开的,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反思、研究,至少说明我们的教育与关怀还没有普惠到他身上;至于《用科学知识助力趣味课堂》,实际上是我前些日子在阅读中涌起的一个想法,然后与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教师沟通交流后形成的一篇小文,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依旧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实在很遗憾,但心底里期望教师间互通有无、相互渗透,这样以来,我们的课堂或许更有滋味。

       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与厚度。愿我们团队把《格言联壁》中的“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落到实处,而且比别人有更深入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读书中不断反思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