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时倍惜风光别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题记

      小时候,老家是这样过节的,早早起床,备好红豆和南瓜,上午时分,大家就能品上心意浓浓的糕点,喝着菊花酒,看着那一块块捻在手中的点缀着几朵小菊花的精致,心中暖意融融。

      古人登高远眺、遍插茱萸,咏不尽的诗词歌赋,叹不完的大好山河。那时候,我和家人也会这样,出游赏景、祭拜祖先。奶奶告诉我,当年的她,走过了穷时候,走过了乱时候,回想起年少,最怕的还是这二九相重日,最怕的还是这怀念而不得啊!

      奶奶常常给我讲故事,又因为我是重阳节当天出生的,奶奶就给我讲桓景的故事,我敬佩于桓景的勇敢和担当,奶奶每讲一句,我心中的敬意就多一分,我想着,我会不会也变成那样的人呢?

      奶奶说在我还没出生之前,重阳节就有了一个新名字。1989年,九月九日就被定为“老人节”,逐渐成了一个为老年人定制的节日。奶奶嘴上说着,心里乐着,国家都重视起自己了,心里能不美滋滋吗?

      时间又过了几年,重阳节变成了我们当地的旅游节日,人们纷纷来这里赏秋,久而久之演变而成的民俗现象变成了外地人眼中的美好,重阳成为了家乡的福音。家里自己晒的辣椒,盘成圆环悬挂着的玉米,都是美好的表现,乡人也因这重阳赏秋的习俗而鼓起了钱袋儿。

      如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老年人占比不断升高,时代又给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含义:关爱今天的老人,也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不断突出重阳节的敬亲孝亲主题,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如重阳节关爱退休老干部、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举办老年联欢会,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开心自在。此外,节日文化与产业文化的良性互动也在蓬勃发展,“银发经济”逐步开发,在节日期间提高出售老年人生活消费品的比重且适当降价,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重阳节慢慢成为了消费热点的推动者。

      世界和中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所以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要赋予重阳节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重阳节绝不能为西方工业文明同化,要永远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基因,扎根中华沃土,开放神圣的中华文明之花。

      重阳节在我心中,便是奶奶给我讲过的故事、哼过的旋律,重阳糕的味道和心中那永恒的美好,这必将伴我一生,永不消退。关于未来,就算是现代社会变得再光怪陆离,但累了困了,心还是要回归这老地方。城市无常,值得守护的东西和最不想遗忘的记忆啊!我会坚守一生,不离不弃。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销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佳时倍惜风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