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能源报》发表的文章,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340亿吨以上,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吸收约20亿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而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
网上关于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很多说法,有的甚至还存在巨大差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统计方法和机制的差异造成的,目前还未看到一种全世界公认的、主流的计算方法能够大致准确地计算出全球碳排放总量。
但无论数据计算结果如何,有一个结论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全世界每年碳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人类及自然的收集、吸收、利用能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逐年增长。
二氧化碳作为已经明确的温室气体中占比最大的一种,虽然它的温室效应远远低于甲烷,但因为体量巨大,带来的最终影响也是其他温室气体所不能比拟的。
一、主旨内容
这本书是一个叫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团队编写的。
主要内容以碳中和为主题。第一章探讨了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提出碳中和、实现碳中和为什么难以及难在哪儿。第二章探讨了实现碳中和的四项关键要素,也即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导、多边共赢。第三章分析了几个主要碳排放行业未来行动的路线图。从能源需求侧分别分析了钢铁、水泥、化工、交通、建筑和服务行业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同时,从能源供给侧分析了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方法。总结出支撑碳减排的三大支柱,研究碳的“负排放”技术、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第四章分别从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角度,给出了实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第五章总结了碳中和领域常见的一些认识误区。
二、碳中和
关于温室气体、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书中都有介绍,网络上也说的很清楚,在此不做过多的重复。主要是对本书的主题——碳中和——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碳中和的道理十分简单,总结起来主要是六个字——节能、减排、固碳。所有的工作几乎都是围绕这六个字开展的,通过这六个字的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社会排放出去的二氧化碳与地球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也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升高。
碳中和不仅仅是一个环保概念,这是一个首要破除的认识误区。根据国家的“30·60”统筹安排(2030实现碳达峰,2060实现碳中和),预计8年后碳达峰将要到来,38年后碳中和也要实现。
碳中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等等之类的环境变化,而是生活方式的沧桑巨变。到2060年,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景象现在还无法想象,但一定令现代人匪夷所思。
这个实现过程,不仅全方位的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而且需要每一个人亲身参与。因此,普及碳中和的知识非常重要,它能在整个过程当中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只有具备了对事物基本的正确认知,才能进一步统一人类社会的思想,进而作为下一步集体行动的指南。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三、我的关注点
引起我最大的兴趣的还是清洁能源的替代使用问题。目前人类社会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还是化石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但这些东西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要搬走的大山。
搬走之后怎么办?必须得有替代方案,这个替代方案就是清洁能源。
目前的清洁能源主要有以下这么几项,核电站、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水电站以及氢能。除了氢能以外,其余几项技术基本上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状态,虽然在大规模替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至少都走在了氢能技术的前面。
氢能承载着人类现阶段对未来能源替代的美好梦想,不过目前现在从技术角度来说,人们尚处于无可奈何的地步。换句话说,它的确很理想,但现在没有成熟的技术,无法真正实现商业化替代。
也许在将来,路上跑着以氢气为动力的汽车(这一项目前已经实现了),天上飞着以氢气为动力的飞机,发射场上矗立着以氢气为燃料的火箭运载工具,等等等等。我们对那一天的到来充满希望。
四、关于制氢
最后,引用书中的内容,补充一个关于氢气制备的知识。
目前我国发展最迅速、技术日益革新的清洁能源就是氢能。氢气具有发热值高、无污染、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等优点。在自然界中,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但我们很难找到纯氢,需要从化石燃料、水中提取转换,而这个提取过程需要电的参与。
氢气生产需要电,根据电力来源,氢气可分为灰氢、绿氢和蓝氢。如果生产氢气的电力是由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生产的,那么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这类氢气就被称为灰氢。这种生产方式的成本相对低廉,据测算,煤制氢成本为8~10元/千克,并且灰氢的制造操作也便捷,灰氢是如今最常见的氢气,约占全球氢气产量的96%。
与灰氢相反的是绿氢,绿氢是由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电解制成的,该过程几乎不会产生碳排放。然而这类制氢方式对电的需求量巨大,用电成本占制氢总成本比例高达60%。绿氢的制造成本约为20元/千克,约是灰氢的2倍,因此绿氢产业的增长受到了成本的限制。
蓝氢来自另一种制氢方式,生产方式与灰氢一样,也是通过以天然气为主的化石燃料发电制成的,但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了CCS技术,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可以满足全球大多数国家对碳排放量的限制要求。此外,蓝氢相较绿氢成本更为低廉,因此在市场上更具有成本竞争力。
单纯从氢气本身而言,它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但是如果制备氢气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那就与我们清洁能源的替代背道而驰,相当于在密闭空间里开着柴油发动机的同时,另一边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
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能源的替代绝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不仅受成本的限制,还要受技术的限制,更要在碳中和的大局中接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