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被揉进心底的刻骨之痛,哪能那么轻易就放下——读《品读天下事——放是一门学问》有感

图片发自App

      在外工作已近7年,不知不觉已然到了30出头的年纪。

    岁月在脸上堆积出痕迹的同时,也在心头刻上了越来越深的对远乡亲人的思念和时光转瞬的慌乱。特别是近日表姨夫的病逝,内心强撑坚挺的脊梁似乎顷刻被击溃,同时又是阿姨健康状况不佳,入院检查……细数这刮进心扉的种种怅然的心头沙,越发地陷入一种阴郁的情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则亲不待”的无奈突然让人好想像抓住沙漏的细沙一样去抓住这飞逝的光阴。伪装,终究还是难以驱散压抑在心底隐隐溢散的悲伤和无助。午休时间,翻开书柜,目光被“品读天下事”几个字所吸引,很多心头事组成天下事,天下事也难免都是种种心头事,坐定来翻读,只是想寻求一种可以涣散思绪的方法。

      “‘放’绝对不是一种无奈,一种遗憾;它是一门学问,读懂了这一门学问,心境就澄清如镜了;读懂了这一门学问,人生的道路也就走的顺畅了。”作者在封面用了这样一段话,点启整书的主旨,然后在自序中用大篇幅的巧艳佳句赞美冰雕的灵妙之美进而反衬出“冰雕甚美,但不过转瞬为空”的陡然惆怅和遗憾。最后借用冰雕师 “曾经存在,就是永恒。”的“放”哲学再次升华全书的主旨。

    全书作者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以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的形式表达个人因事而起的思考和哲学蕴含,让表达的哲学蕴意生活化,让生活琐事富有哲学意义又耐人寻味。

    71个故事没有被明确的分类,作者在每个故事的开篇和结束都注了精辟的引语和总结。与其将其定义为书,倒不如说是一叠缺失了日期的日记和作者对人生的喃喃细语。

    “物奴”一文警醒我们不要因过于看重身外之物而让灵魂被物欲所禁锢;“母亲的谚语”一文隐语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学习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机器人”一文告诉我们要懂得乐业,乐业的人往往都能乐活;“姐妹俩”一文提示我们不要将个人主观意念强加于别人。这让我意识到自身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想要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予我在乎的人,但很多时候,自认为好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或者同感好的,强加与之,反倒促成对方的负担,接着“七叔的书店”、“昙花”、“独门火鸡”……品读这一个个浅显而又蕴意丰富的故事,思绪似乎真的就扩散开来,意境仿佛回到儿时,奶奶坐在门口慈祥的讲述她的生活故事,我蹲坐在地,只手抚弄着下巴惬意的倾听……

      就如美好的儿时憧憬总会过去,成年的烦扰终会到来一样,梦幻般的惬意,终究还是被硬生生打破,猝不及防的心绪瞬间被撕裂成一地散落的毛絮。

“黑色的文件”,一个直面亲人离世的故事。

“两年了。

父母逝世,居然整整两年了。

那种好像锥子直捣心窝般尖锐得令人痛的回不过气得感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故事开篇就这样描述作者在双亲离世两年后扔这般刻骨心痛,我的思绪也随即被扯回当下。飞逝的时光,已然带走了表姨夫、二叔、小姨……定神,双亲也已满头华发。

    “放”是人生一种美丽的境界,唯有懂得在适当的时机放下曾经的风光和辉煌,懂得在应该放手的时完全地放开,才能活出一种意境高远的淡泊。”也许我也该拜读一下《够了》这本小品文,但我想,在阴阳两隔的别离之痛面前,没有多少人可以真的做到放下和坦然,最多也只能说淡了吧。

    毕竟,人活于尘世,那种被揉进心底的刻骨之痛,哪能那么轻易就放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种被揉进心底的刻骨之痛,哪能那么轻易就放下——读《品读天下事——放是一门学问》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