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通过听三位老师的精彩的课例展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更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让一个掉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但现多实的情况确实有的教师课堂上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时,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而其余学生则成为“看客”。这种做法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落实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师敢于引导学生质疑,不仅使学生少了依赖和盲从,多了独立和自信,而且使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死胡同,从而摆脱“尽信书本、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作为语文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主题意识也能不断得到强化。

三、创新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墨守陈规,一成不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归纳一下中心思想,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 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可以画。

比如在习作课上,学生要以《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篇作文。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发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我会让学生先对家中人物和性格做个简单的介绍,比如:好吃懒做、嗜烟如命的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还有一个任性调皮的女儿。同学们介绍的热火朝天,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有疑而问,创疑而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