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仪式感——读《浮生六记》有感

有天翻朋友圈,闺蜜推荐了一本书《浮生六记》,然后写了一段介绍话:书中的芸娘,把市井生活油盐酱醋茶过成了生活美学~生活美学?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过类似的书了,我的书架上现在更多的都是实用性和投资类的书,什么思维啊,定律啊,宝典啊这些,要么为了孩子的教育,要么为了自我的思维提升。所以我被“生活美学”这四个字吸引了。

生活美学,我的初印象应该就是那种像李子柒视频里展示的那样吧,随手一捧花就可以映照整个空间,竹墙,篱笆,秋千,纱帘,犹如探幽园林一般,一步一景,步步皆景。我挺向往那样的生活,所以我好奇想看看这个芸娘究竟如何把平淡的生活过的讲究,过的有艺术感

原文为文言文,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张佳玮先生翻译的,文笔很清新,翻译的也很通俗,还有点古文的韵味,让我很是喜欢。

相敬如宾

第一记是《闺房记乐》。讲真,我本来是来找生活美学的,却不措不及防的吃了一肚子的狗粮。

作者虽然写着自己是仿照《诗经》排序,所以才把“夫妇情事列在卷首”但是随着文章看下去,才发现其夫妻情深已深深印在他的生命里,而且如果不先交代这部分事情,后面的几章感觉会有些无依无靠零零散散的感觉

陈芸是个很聪慧的女子,四岁时听过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后来在书上翻到一篇《琵琶行》因为能背诵,便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认识,慢慢通晓吟咏诗词,写出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

看到这里,我脑子里出现的还是个天才儿童自学成才的故事

后来看到他们婚后,陈芸初婚,侍奉长辈很尊敬,待下人又很温和,而且每天日头上窗便早早起身,复问,为什么,芸说:不能让人说新娘懒惰。

相处一段时间,沈复觉得陈芸有点迂腐,因为她礼数太多,夫妻间的一些关爱的动作,比如披衣,整理袖子,她必然连身道“得罪”即便是 彼此递巾给扇,她也要起身来接,这让大大咧咧的沈复觉得很烦,我看着也觉得很烦,觉得都是一家人了,真有必要这么客气吗,客气的好像不是一家人似的?

于是沈复问了:你这是想用礼数来绑住我吗?礼多必诈哦~

陈芸说:我这是恭敬且有礼,怎么能这么说我呢

沈复说:恭敬是用心的,不在于这些虚文浮礼

陈芸回道:那照你这么说,最亲的是我们的父母,难道我们可以对父母内心恭敬,外在却可以表现的放肆狂狼吗?

说的好有道理,复竟无言以对,哈哈哈哈,只好说:开玩笑开玩笑

陈芸委屈的表明自己立场:开玩笑要有度,世间各种反目的事,大多都是因开玩笑引起的,你以后别冤枉我了,我都要郁闷死了。

这话我感觉有点强词夺理了些,但是沈复得到陈芸的底限以后,还是乖乖的和陈芸“以礼相待”

刚开始还不好意思,随着相处久了,慢慢的习惯成自然。“岂敢”“得罪”每次遇到必然互相握手询问去了哪里。这些成了夫妻间常用口头禅和自然而然的习惯。相敬如宾就是这样吧。

我的心里突然震动了一下,我默默的问自己,虽然这些看起来很像繁文缛节,但是我和爱人之间有没有这种礼节呢?总是觉得对方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所以我们理所应当的享受,得到的没有感谢,得不到的没有体谅还有恶语相向。而且还觉得对方说谢谢,有种沈复说的,你是不是想拿礼节来绑架我的迂腐。连我三岁不到的儿子在我表达感谢的时候,都会对我说:不客气,这都是应该做的。

可是即便说应该,理所当然,我们也要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没有谁说特意空出时间为你做这做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必定要失去一些什么,所以说句感谢,好像也不为过。夫妻之间即便再亲密,也该是需要一些礼节才好。

高情商智慧化解危机

另一个让我感慨的是陈芸的高情商,有两次,沈复逗他,陈芸的回答让我觉得这个女子太有智慧了,因为换我这种场景,怕是只有暴跳如雷了

第一次,他们再中元节的时候对月畅饮,结果月亮没出来,俩人无聊开始对诗,对着对着就开始东拉西扯随口乱说,陈芸笑的流泪,倒进沈复怀里有些泣不成声,沈复为了帮他缓解情绪,就拿她头上戴的茉莉花来说:都说茉莉花适合带在头上,却不知这花沾了油头粉面之气更香了,我们供的佛手都要退避三舍了呢

芸说:佛手是香中君子,香味幽淡,若有若无,茉莉是香中小人,须得借人势头,香味也像胁肩谄笑似的不正经

沈复逗他:那你为什么待着茉莉花,远君子近小人?(我感觉这话我能蹦起来,再送他个“关你屁事”)

结果芸说:“我笑你这样的君子,却爱我这样的小人呢啧啧,这回答~

还有一次,陈芸喜欢吃臭腐乳和虾卤瓜,貌似气味不太好闻,嗯,你懂的~

沈复又逗他:狗没用胃,却喜欢吃粪便,是因为他不知道何谓脏臭,蜣螂团粪球而化为缠,是因为他们想修行高飞,你吃这臭东西,算是狗呢还是蝉呢?(这话说的,真是不忍直视,换个人一定是要打架的节奏哇)

我们看看陈芸的回复:腐乳便宜啊,而且下粥下饭,我小时候吃惯了,现在嫁到你们家,已经像是蜣螂化蝉,算飞升高举了。至于卤瓜,还真是来这后才吃到呢

沈复挑事不怕事大,继续说:依你这么说,我们家算是狗洞吗?

陈芸有点窘,毕竟无意识中好像有点冒犯,于是强作解释:粪便这东西各家都有,区别只在各家吃与不吃罢了。就像你喜欢吃蒜,我也跟着勉强能吃一些,也是随你喜欢,我也不敢勉强你吃腐乳,卤瓜你可以尝一尝,味道还是不错的,就像古代的无盐女,容貌丑可是品德美啊

沈复继续挑事:你这是让我做狗吗?

陈芸撒娇说:照你这么说,我做狗都很久了,那就委屈郎君,试着尝尝吧

沈复一尝就放不下了,陈芸也机智的化解了一场危机。

讲真,换作任何人被比作狗或者屎壳郎都忍不住的吧,可是陈芸又捧又自贬又撒娇的,不光成功搞定了队友还把队友变成盟友。相比暴力,我真的是爱死了这种方式,不得不说情商真的是高啊~难怪沈复能宠她宠到让她冒充男子出去看她想看的庙会,而且几次三番的满足她的小小心愿,不顾世俗的偏见父母的反对。

第一章结束,除了一嘴的狗粮,学到的更多是夫妻相处之道以及他们对生活满满的热爱和仪式感,七夕元宵甚至中元节,感觉他们每个节日都在做不同的事情庆祝或祭拜,真的是仪式感满满。

生活之美

第二章就真的见识到了陈芸的生活之美了

沈复的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可是陈芸觉得,只有花没有虫不够生动,于是把一些小昆虫做成标本“用细丝套住虫子脖颈,系在花草之间,调整它们的手脚,或怀抱枝梗,或足踏枝叶,宛然如生”沈复的插花立刻生动起来,见到的人无不惊艳称绝。

喜欢插花养花养盆景的人建议可以去详细的读一下,具体操作步骤沈复先生写的非常具体

他们住在乡下,夏天比较热,陈芸为了避暑,做了几个“活花屏”避暑:

每个花屏一扇,用长度四五寸的木梢两枝,做成矮条凳的样式,中间虚空,装置上四个横挡,均宽一尺左右,四个角凿上圆眼,插入竹编的方眼,屏高六七尺。再用砂盆种扁豆,置入屏中,让枝蔓攀缘于屏上,两个人就可以移动。多编织几扇花屏,随意遮拦着,恍如绿荫满窗。这种屏风,透风蔽日,迂回曲折,随时可以更换,而且这个方法,一切藤本香草便可以随地采用。

这绝对是就地取材啊,看完以后我都跃跃欲试,想立马回老家给老家的菜园花圃搞几个这样的花屏。

沈复喜欢交朋友,经常举办诗酒会,陈芸不但不气恼还各种支持,在他们生活拮据的时候,还曾经用自己的首饰嫁妆换钱给沈复买酒办酒会用,有次他们几个朋友觉得这样喝酒没意思,又正值菜花黄的时节,于是他们打算野餐——游园赏花饮酒作诗娱乐

可是天气还不是很热,如果带餐去,到了势必凉透透,对花喝冷酒,扫兴。要么就是在附近寻觅酒馆,先看花,看花回来再畅饮,可是这样终不如对花热饮快意。

这帮书呆子讨论很久,始终没有定论

后来还是陈芸出马,想了个办法,租个馄饨摊,让卖馄饨的挑着担子一起去,她提前预备好酒菜,到地方一热就可以。

有人说了,酒菜倒好说,喝茶怎么办呢?

陈芸说:“到时我带上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起罐的把手,把锅取下来,将砂罐悬挂灶上,添加柴火煎茶。如此,不也很方便吗?

如此一来,这帮人才得以畅快游玩。

陈芸还很会设计小物,给沈复设计了一个梅花盒:用两寸大小的白瓷深碟子六只,中间摆放一只,周围摆放五只;用灰漆漆好,它的形状像一朵梅花。底部和盒盖均留出凹楞,盒盖之上的手柄有如花蒂。把它放到案头,就像一朵墨梅覆盖在桌子上面。打开盖子细看,仿佛菜肴装在梅花瓣中。

刚被家里驱逐搬到萧爽楼的时候,用旧竹帘给沈复做了个栏杆,还利用荷花晨开晚合的规律,在晚上把茶叶裹上纱布做成小纱包放在荷花心里,第二天早上取出来,用天泉水(雨水)烹煮。这个过程单是想象都觉得很美好,而滋味,沈复说:香韵尤其绝妙

如果说第一章里面每个节日都仪式感满满,那么第二章就是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过得颇具仪式感,这样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真的是不管去到哪里,都能把平淡的日子过得如诗一般。


第三记是沈复回忆一生做的错事,第四记是他一生游记,还有两记遗失,不过,已经够了。人无完人,沈复陈芸的爱情故事也参杂着磕磕绊绊,他们的生活再美好,也有着一丝无奈。尤其是第三记看完,看到陈芸去世,真的,整个人都不好了。想起来他们在俩人在月老面前许愿,期许来生还能在一起结伴访游名山,搜寻胜迹,畅游天下,突然就能理解沈复写这本书时候的心情了~

回头再看,字字句句皆是回忆。这样美好的女子,这样的知己,得一足矣。

所以当我再看闺蜜朋友圈关于此书的介绍,我才体会这句话:这本书让人最感到的是理解,尊重,付出,一生长相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读《浮生六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