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自欺欺人

刚才,我把毛姆的《面纱》全部听完了。

结局让我感动,主人公终于看清了曾经的自己,也终于理解了曾经被她厌恶的父亲。父女之间消除成见和芥蒂那一刻,我感到一股暖流在我心里流淌。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蒙着面纱的人。

我们并不会一致性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所以我们的语言表情和举止,都像在演戏一样言不由衷,不,很多时候还不如演戏,一个好演员演戏时是可以全情投入的,在表演的当下能让自己的身心和言行达成一致的,而我们,却只是在做蹩脚的演出,表现出来的和内心的感受往往大相径庭。

我们认为在某些时候我们必须做某些合乎情境的事儿才是成熟的,理智的,或者是有礼貌的。

所以,有时候面对别人的炫耀我们明明很讨厌,却会违心的敷衍,在别人遇到不开心的事儿很沮丧时,我们自己心情很好也必须把喜悦掩藏起来,有些人我们并不爱,有些东西我们并不喜欢,有些观点我们并不赞同,有些毫无意义的关系我的并不想维持,可是,我们不会按自己心意行事,我们给自己套上一个僵硬的面具,我们怕别人失望,怕别人笑话,怕破坏了自己希望的别人眼中的形象,怕失去关系,怕失去机会,很多的怕,让我们逼着自己生活在一个躯壳里,甚至面对自己时,都忘了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情感。

可是人性本来就是矛盾而复杂的,看似善良的人也有邪恶的一面,外表高尚的人内心也有阴暗的角落,有时候我们的理智并不能完全控制住自己的心,我们会爱不该爱的人,会做不该做的事儿,我们明知道有些行为会伤害我们自己,可是我觉得还是会被本能驱使去做。就像《面纱》里的瓦尔特,他明知道凯蒂粗俗浅薄为人轻佻,他还是爱她,他明知道她为了一己之私嫁给她,他仍然爱她,甚至,当他亲眼看到对方出轨以后,仍然无法自拔的爱她,他恨她的出轨,更恨始终爱她的自己,可是他的敏感和自尊又让他无法放下仇恨,选择原谅,最后只能用一死寻求解脱。

女主人公凯蒂原本是一个自私的人,她头脑空虚,轻浮浅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嫁给了瓦尔特,但是她始终不爱他,即使她知道对方非常爱自己,即使在他的行为让周围的人都像看待英雄一样看待他,她对他也只有尊敬,自始至终都没有变成爱。

但是,她忠于自己的内心,丈夫死时,她虽然难过,但并没有以一个英雄的未亡人的形象在葬礼上哭的昏天黑地,在母亲去世时,面对那个给她悲剧人生的始作俑者,她也不想以孝女的身份泪雨滂沱,她曾经是一个自私的人,一个浅薄的没有是非观念的人,可是复杂的经历,让她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母亲,也理解了父亲多年来的压抑和委屈,当她看清了自己的时刻,他也理解了父亲。

于是,她获得了重生,获得了父亲的爱,也获得了自己内心的希望和安宁。

人性有时候蒙着一层面纱,让我们看不清对方的本来面目。

人心有时候也蒙着一层面纱,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但面纱终究是面纱,总有被揭开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瞬间。

这一瞬间,让我们看懂人性的复杂,也包容人性的弱点,从而学会宽恕和理解,懂得悲悯和感激。这一瞬间,让我们看清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也看清自己的目标,走好以后的路。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可是,即使爬满了虱子,生命之袍,还是华美的,那就让我们经常的清洁自己的心,经常对镜自照,让这袭华美的袍不要彻底的被灰尘蒙蔽,被脏污掩埋,让它始终庇护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在天地之间从容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