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Nacos服务发现-零、导学
1.1 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
1.1.1 单体架构
Web应用程序发展的早期,大部分web工程师将所有的功能模块打包到一起并放在一个Web容器中运行,所有功能模块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同时,它还提供API或者UI访问的Web模块等。
尽管也是模块化逻辑,但是最终还是会打包并部署为单体式应用,这种将所有功能部署在一个Web容器中运行的系统就叫做单体架构(也称:巨石型应用)
优点:
- 开发效率高:模块之间交互采用本地方法调用,并节省微服务之间的交互讨论时间与开发成本。
- 容易测试:IDE都是为开发单个应用设计的、容易测试---在本地就可以启动完整的系统。
- 容易部署:运维成本小,直接打包为一个完整的包,拷贝到Web容器的某个目录下即可运行。
但是,上述的好处是有条件的,它适用于小型简单应用,对于大规模的复杂应用,就会展现出来以下的不足:
缺点:
- 复杂性逐渐变高,可维护性逐渐变差 :所有业务模块部署在一起,复杂度越来越高,修改时牵一发动全身。
- 版本迭代速度逐渐变慢:修改一个地方就要将整个应用全部编译、部署、启动时间过长、回归测试周期过长。
- 阻碍技术创新:若更新技术框架,除非你愿意将系统全部重写,无法实现部分技术更新。
- 无法按需伸缩:通过冗余部署完整应用的方式来实现水平扩展,无法针对某业务按需伸缩。
1.1.2 微服务
许多大型公司,通过采用微服务架构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思路不是开发一个巨大的单体式的应用,而是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
一个微服务一般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订单服务、用户服务等等。每一个微服务都是完整应用,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库。一些微服务还会发布API给其它微服务和应用客户端使用。
比如,根据前面描述系统可能的分解如下:
每一个业务模块都使用独立的服务完成,这种微服务架构模式也影响了应用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不像传统多个业务模块共享一个数据库,微服务架构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
优点:
- 分而治之,职责单一;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方便团队的拆分和管理
- 可伸缩;能够单独的对指定的服务进行伸缩
- 局部容易修改,容易替换,容易部署,有利于持续集成和快速迭代
- 不会受限于任何技术栈
1.2 什么是服务发现
在微服务架构中,整个系统会按职责能力划分为多个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协作来实现业务目标。这样在我们的代码中免不了要进行服务间的远程调用,服务的消费方要调用服务的生产方,为了完成一次请求,消费方需要知道服务生产方的网络位置(IP地址和端口号)。
我们的代码可以通过读取配置文件的方式读取服务生产方网络位置,如下:
我们通过Spring Boot技术很容易实现:
(1) 新建Maven项目
父工程pom.xml
4.0.0
net.zhi365
nacosdiscover
pom
1.0
service-provider
UTF-8
UTF-8
1.8
com.alibaba.cloud
spring-cloud-alibaba-dependencies
2.1.2.RELEASE
pom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
spring-cloud-dependencies
Greenwich.RELEASE
pom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dependencies
2.1.6.RELEASE
pom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maven-plugin
(2) ServiceProvider(服务生产者)
ServiceProvider是服务的生产方,暴露/service服务地址,实现代码如下:
pom.xml
nacosdiscover
net.zhi365
1.0
4.0.0
service-provider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web
ServiceProviderApplication.java
/**
* @author Xin.li
* @date 2021-01-14 23:38
*/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ServiceProvider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ServiceProvid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
ServiceController.java
package net.zhi365.serviceprovider.web;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
* @author Xin.li
* @date 2021-01-14 23:44
*/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ServiceController {
@GetMapping( value = "/service")
public String service() {
return "provider invoke";
}
}
application.yml
server:
port: 56010
(3) Service A(服务消费者)
实现代码:
pom.xml
nacosdiscover
net.zhi365
1.0
4.0.0
spring-rest-consumer-bootstrap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web
SpringRestConsumerBootStrapApplication.java
package net.zhi365.springrestconsumerbootstrap;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
* @author Xin.li
* @date 2021-01-15 0:03
*/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SpringRestConsumerBootStrap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SpringRestConsumerBootStrapApplication.class, args);
}
}
ConsumerController.java
package net.zhi365.springrestconsumerbootstrap.web;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Valu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client.RestTemplate;
/**
* @author Xin.li
* @date 2021-01-15 0:08
*/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sumerController {
@Value("${provider.address}")
private String providerAddress;
@GetMapping(value = "/service")
public String servic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new RestTemplate();
// 调用服务
String providerResult =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http://" + providerAddress +"/service", String.class );
return "consumer invoke | " + providerResult;
}
}
application.yml
server:
port: 56020
# 服务生产方地址
provider:
address: 127.0.0.1:56010
看上去很完美,但是,仔细考虑以下,此方案对于微服务应用而言行不通。
首先,微服务可能是部署在云环境的,服务实例的网络位置或许是动态分配的。另外,每一个服务一般会有多个实例来做负载均衡,由于宕机或升级,服务实例网络地址会经常动态改变。再者,每一个服务也可能应对临时访问压力增加新的服务节点。
如下图所示:
基于以上的问题,服务之间如何相互感知?服务如何管理?这就是服务发现的问题了。如下图:
上图中服务实例本身并不记录服务生产方的网络地址,所有服务实例内部都会包含服务发现客户端。
(1)在每个服务启动时会向服务发现中心上报自己的网络位置。这样,在服务发现中心内部会形成一个服务注册表,服务注册表是服务发现的核心部分,是包含所有服务实例的网络地址的数据库。
(2)服务发现客户端会定期从服务发现中心同步服务注册表 ,并缓存在客户端。
(3)当需要对某服务进行请求时,服务实例通过该注册表,定位目标服务网络地址。若目标服务存在多个网络地址,则使用负载均衡算法从多个服务实例中选择出一个,然后发出请求。
总结一下,在微服务环境中,由于服务运行实例的网络地址是不断动态变化的,服务实例数量的动态变化 ,因此无法使用固定的配置文件来记录服务提供方的网络地址,必须使用动态的服务发现机制用于实现微服务间的相互感知。各服务实例会上报自己的网络地址,这样服务中心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注册表,各服务实例会通过服务发现中心来获取访问目标服务的网络地址,从而实现服务发现的机制。
下一篇 Nacos服务发现-二、Nacos服务发现快速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