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怎么破?

前几天,朋友给我发了一段他2岁孩子的视频,视频中,朋友打开玩具机器人,机器人发出声音,开始移动,但是孩子却特别害怕,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胸口,说怕怕,然后越哭越崩溃。

于是朋友问我,孩子如此胆小怎么破?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和和小的时候也很害怕各种声音,比如说鞭炮声,洗衣机的声音,吹风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等,每次出现这些声音,他也都会拍拍自己的胸口,表示他很害怕。

这就是恐惧,这就是焦虑。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恐惧源于未知。孩子在面对未知的时候,也会产生恐惧。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非常活跃,想象力高于自己的表达力,他会将这种未知的东西想象成各种可能的危险,但是他们不会诉说表达,没办法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于是他们大哭,如果父母不理解的话,则会让他们情绪崩溃。

最近看了最新一期的「奇葩大会」,蔡康永讲到了「恐惧」这种情绪,他说人们在遇到「恐惧」的时候会阻挡,会躲避,也会反败为胜。

恐惧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恐惧,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一团火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办?因为你感受不到恐惧,你任其伤害你自己,直至你的皮肤被烧焦。

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和发展,所以恐惧是一种「保护机制」,它帮助我们面对新环境的各种的危险。所以孩子也一样,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必然会面对更多的未经历过的新挑战和新事物,由此也给他们带来了焦虑和恐惧。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恐惧的表现呢?

1. 基因

没错,就是基因,或者说是遗传。研究显示,焦虑家庭中的儿童患焦虑症的比例是非焦虑症家庭的7倍。

2. 个人气质

就是天生自带的气质,有些孩子天生就对新事物和危险比较敏感,他们会对这种情绪进行抑制,或者说是逃避,长大一点后可能就会比其他孩子更加焦虑。

3.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有很多种行为都可以导致孩子焦虑或者恐惧。

比如父母的过度保护。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跟孩子说「小心点,小心点」!

反正我也没少说,比如和和走在路上,前面有棵树,我就会说「小心点,不要撞到树了」。和和在玩滑滑梯,我会说「小心点,不要摔倒了」。和和在玩水,我会说「小心点,不要弄到身上」。

不知不觉中,「小心点」已经成为了我的口头禅。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孩子会更加焦虑,更加害怕,更加不敢尝试任何新事物,因为他会觉得那些东西都有潜在的危险,所以会更加恐惧。

还有父母容忍或者鼓励孩子的回避行为也会导致孩子变得更加焦虑。

他们总是建议或者同意孩子回避做困难的时期。有时候婴儿时期表现出来的小小差异,因为孩子的逃避和不敢面对,某些人则会在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害羞,焦虑,胆小等性格。

比如孩子滑滑梯摔倒了,他开始心生恐惧,于是再也不愿意玩滑滑梯,很多父母就会说「那我们就不玩了」。

还有很多教养方式,比如说父母多度控制,限制孩子的独立性,家庭不和睦,或者总是轻视和批判孩子的行为等,都有可能让孩子焦虑。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包括儿童创伤性事件。比如生病住院,父母离异,受虐,暴力事件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对某件事情的焦虑或者恐惧情绪。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很「危险」,并且会一直带着这种观念生活,他们没法理性和准确地评估危险,因此就会高度焦虑和恐惧。

了解了恐惧和焦虑的根源,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1)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共情,就是深入孩子的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共情可以将我们和孩子进行联结。

共情之后,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

有时候孩子觉得恐惧,不仅是因为「表面上」的恐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心」的恐惧。而这种内心的恐惧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甚至还有「没有缘由」的恐惧。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轻视或者直接否定孩子的「不值一提」的担心,孩子就没法跟父母进行联结,因此也就更加不会跟父母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而恐惧则会伴随左右。

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害怕黑,每次自己去楼上睡觉,都要飞奔着跑去开灯,因为我总觉得有鬼怪跟着我,我需要抢在鬼怪抓到我之前开好灯。我不敢一个人睡觉,但是爸妈总是一句话「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好怕的」给打发了。

直到现在,我有了娃,仍然会害怕半夜起来上厕所,仍然会在大脑中想象着各种鬼怪什么时候会出现。

所以我有时候总在想,如果当时爸妈能够多理解我一点该多好,那也不至于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还要跟鬼怪做斗争吧。

2)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来感染孩子

在《游戏力》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第一只小鸡被某事吓呆,

如果第二只小鸡也被吓呆了,

那么第一只小鸡的惊吓状态就会更持久。

但是如果第二只小鸡非常淡定,很悠闲地在散步,

那么第一只小鸡则也也会很快从惊吓状态中恢复过来。

所以,第一只小鸡的状态都是因为第二只小鸡发出的是「安全信号」,还是「危险信号」?

那么,如果孩子是第一只小鸡,我们是第二只小鸡,我们会给孩子发出什么信号呢?是危险信号还是安全信号呢?

当然这一点,我觉得会比较难,因为孩子在面对恐惧的时候,我们大人往往也会很紧张。

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两个小孩之间发生冲突事件,受害者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出头,往往会声嘶力竭,大喊大叫,甚至有些父母还会做出过激行为。但是他们往往都忽略了他们身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已经受到惊吓了,但是父母却比他还情绪激动,他会更加没有安全感,认为这个世界存在很多危险,于是会加大他的焦虑感和恐惧感。

所以我们作为第二只小鸡,也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3)讲故事

讲故事就是复述刚刚所发生的事情,复述可以适当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并且可以使他们平静下来。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有效,我经常会用这个方法来安抚和和的情绪。

丹尼尔·西格尔在他的《全脑教养法》中提到过,讲故事可以将左脑和右脑联结在一起,让孩子学会整合自己,逐渐从情绪中走出来。

比如之前每次和和听见汽车喇叭声,他都会害怕。

我就会抱着他对他说,”和和刚刚听见汽车喇叭声很害怕对不对?“

“对。“他哭着点点头。

”嗯,刚刚和和在捡树叶,然后有一辆汽车从和和身边开过去,并且汽车突然发出了喇叭声,和和受到惊吓了对不对?所以和和很害怕,忍不住哭了,还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胸口,对吗?妈妈突然听见喇叭声,也会害怕的呢。“

和和这时,不管听没听懂,总会很配合地点头,回答,”对!“

“对,妈妈刚刚看见了,和和感到害怕了,那我们要不要再看看,刚刚过去的是什么?是一辆汽车对不对,是汽车发出的喇叭声。”

“对。”一般这个时候,和和就会非常平静地回答我了。

鼓励

轻轻地推孩子一把,给孩子一点勇气,让他们去尝试新的挑战。

有时候逃避不是办法,逃避只会加重孩子的恐惧,那就让父母帮助孩子面对恐惧,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并且找到自己解决办法的能力。

我们总是对摔倒的孩子说「你是最勇敢的」,但有时候这话却往往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其实我很胆小」。

所以我们应该暗中仔细观察孩子,当孩子做出了新的挑战的时候,要及时给孩子鼓励。比如说,等到摔倒的孩子自己站起来以后,对他说,「哇,你刚刚真的非常勇敢啊」。这样可以告诉他,其实勇敢不是天生的,而是也可以从练习中习得,并不是害怕就不能拥有勇气。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爸爸曾对儿子说:“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会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他坚持到底。”

如果我换种说法,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非常地害怕非常的恐惧,可你依然会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他坚持到底。

总结一下,所以孩子恐惧和焦虑有时候并不可怕,可能这正是一种保护机制,关键是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

恐惧的根源是由基因,个人气质和成长经历等综合原因形成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将原因归因在某一件事上,我们需要足够了解孩子,才能找到他真正恐惧的内因。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共情,镇定,讲故事和鼓励等方法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和勇气,克服恐惧。

也许,我们也只是想通过我们有限的努力来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有能力来面对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恐惧,在成长道路上能够健康地面对各种负面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胆小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