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战国早期的卫国人,也是先秦时期极具才华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裕家庭,他一生最大的抱负就是功成名就、留名青史。为此,他曾散尽家财,但没得到一官半职,因此受到乡里人的嘲笑与讥讽,为此他怒而杀掉了嘲笑他的三十余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国。"
吴起在鲁国曾为求将而不惜杀害自己齐国籍的妻子,但在击败齐军后,却因此受到鲁国的猜忌而被迫进入魏国。在魏国,他被魏文侯任命为西河郡守,期间训练了一支名动天下的魏武卒,成功抵御了秦国的东出。魏文侯去世后,吴起逐渐被冷落,公元前390年,因受魏武侯大臣王错的排挤,吴起由魏国进入楚国。
当时,韩、魏、赵三国已经相继崛起,尤其是魏国在李悝变法后相当强大,俨然成为了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对楚国形成了咄咄逼人进攻之势。在内政上,楚国的屈、景、昭三大家族势力强大,他们依仗权势,侵害国家军政利益,严重制约了楚国的发展。
楚悼王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君,很想让楚国再度强大起来,但又不知从何下手。为此,他积极寻访人才,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好在这个时候,吴起从魏国来到了楚国。
吴起的到来,对楚悼王来说,真是喜从天降,楚悼王用很高的规格接待了吴起,决定启用吴起进行变法。为此,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南阳郡守,除了抵御韩魏的进攻外,更主要地目的是使他尽快熟悉出楚国的国情,为变法做准备。
任南阳郡守一年后,吴起被升为楚国令尹,成为楚国的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变法。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足足比秦国的商鞅变法早了25年。
吴起变法的措施虽多,但很有章法,核心要义也很明确,按照刘向在《说苑·指武》篇中的说法,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通俗来说,就是要通过剥夺楚国旧贵族的“有余”,来补充国家军政开支的“不足”。
吴起认为,楚国的疆域很广,本该成为大国强国,但现在却“积贫积弱”,完全与大国地位不相称,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臣太重,封君太多”,而且这些封出来的贵族都是世袭的,父亲去世了儿子来继承,势力越来越大,到了肆意妄为甚至“上逼其主而下虐其民”的程度,给国家整个带来沉重的负担,是楚国不能强大起来的重要障碍。
因此他主张对待“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同时他大量削减官吏的数量和俸禄,精简”无能“、”无用“的官员,减少国家在行政机构方面的支出,用节省下来的钱来供养”选练之士“。
这个政策,革除了楚国贵族的世袭特权,精简了国家机构,增强了楚国的军事力量。
另外,楚悼王时期,楚国地广人稀,而且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以国都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边境及荒凉地区的人口非常少,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很多的土地因此荒芜。
吴起认为这是资源的极度浪费,于是根据楚国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把一些贵族及其封地的人民,从人口集中的地方迁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去生活耕种,在打击了旧贵族的同时,促进了边远荒芜地区的发展,这也是他“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的”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吴起为革除楚国官场的歪风,“补足”清明的政治环境,采取了系列措施:
一是“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战国策·秦策三·范睢语》。这句话的意识是,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损害国家发展这个公共利益,不能让坏人进谗言而冷落忠臣,要求大家公而忘私,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家、为君主效力。
二是“塞私请之门,一楚国之俗”《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语》,就是整顿楚国官场上长期存在的请托之风。
三是“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语》,就是不准许纵横家进入楚国进行游说,免得他们蛊惑国君及大臣的心。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并非一帆风顺,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反对,还多次被当时在楚国比较得势的道家指责。
有一次吴起外出遇到了道家人物屈宜咎,道家讲究的是无为而治,屈宜咎认为善于治国的人,不会随意改变国家的长久以来执行的制度,而吴起变法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楚国原来的制度改的面目全非,所以必然对国家不利,说不定会带来动乱。
屈宜咎还认为”兵“是”凶器“,争是逆德,因此攻击吴起富国强兵的主张是”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咒骂吴起是”祸人“,说”非祸人不能成祸“。不仅如此,他们还攻击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是”逆天道“而行,说楚国”无贵于取贤。”《说苑·指武篇》
以上种种,说明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遭到了很多贵族的反对,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受到了道家的指责,但是吴起没有退缩,还是坚决的推行了变法实施。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楚国很快强大起来,短短几年之内,楚国就“难收扬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扩展了南部地区很多的国土。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楚国把江西南部、湖南广西的一部分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与此同时,楚国还通过救赵的机会,击败了魏国,一直攻到了魏国的大梁附近。
但就在吴起变法取得成效的时候,他的最大支持者——楚悼王去世了。吴起在去治丧的处所时,遭到了楚国七十余家旧贵族的攻击,不幸被乱箭射死在楚悼王的灵堂前。
据说,吴起在临死前的一刻,机智的拔下自己身上的箭,插入楚悼王的尸体中,以嫁祸楚国贵族“侮辱王尸”。因为这件事情,新的楚王继位后,把这七十余家贵族诛杀殆尽。
遗憾的是,吴起虽然在最后一刻,通过自己的方式消灭了楚国的贵族,想以此维护变法。但由于楚悼王和吴起的死,楚国的变法并没有持续下去,所以其成效远不如此后的商鞅变法。
战国末期的韩非曾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真是说的太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