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语文作业

《谏逐客书》读后感

高一十班 黎慧轩

在这周,我们学习了秦朝名臣李斯的《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是李斯面对秦王要驱逐秦国内所有外国客卿的情况下写给秦王的劝谏书。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这篇文章使秦王废除了逐客令,李斯得以留在秦国。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留在秦国的李斯凭借着自己的才智逐步成为秦王的心腹,最后从楚国的一名小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相。

正如前文所说:李斯本是楚国的一个小吏,地位地微,就像只得依靠吃脏东西为生的厕鼠一样。而后李斯又在仓库中遇见了仓鼠,虽然都是老鼠,但仓鼠显然不同于厕鼠,仓鼠从容圆润,厕鼠落魄消瘦。李斯则从两鼠中悟出了人生道理: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身份地位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李斯显然是不甘于自己只是个“厕鼠”,他认为自己拥有的才能足以让他获得更高的地位以及财富,他想要成为“仓鼠”。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小吏的职务,拜天下有名的荀子为师,跟着他学习帝王之术。一位治国奇才即将诞生。

师成后,李斯开始去闯荡,他决定前往秦国。很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吕不韦,并且得到他的器用,李斯也因此得到了接触秦王的机会。(所以有时候运气也是成功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李斯也非常珍视吕不韦给的机会,开始积极大胆地向秦王进言。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在这之后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而后他又被封为客卿。

之后就是秦王发布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驱逐范围内的故事了。李斯怎么甘愿放弃因为逐客令而放弃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呢?于是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就这么诞生了。

李斯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李斯非常明智的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和心胸开阔,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而他也很机智地将实施逐客令不妥的责任推到了官吏的身上,给了秦王一个台阶下,让秦王既虚心接受心服口服,也不会让秦王太尴尬。这就是聪明人的说话艺术。

此外,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而最后,秦王嬴政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自古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才,过去是这样,现在也同样如此。

关于李斯这个的人品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他是真有才估计没有异议。

《谏逐客书》一文充分表现了李斯政治家的才华和器局,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鲁迅曾赞言: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纹,尚有华辞。故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感谢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5.14语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