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读书论爆火:深到骨子里的气质,30岁后一定得有

有时候,电视剧除了娱乐,还有醍醐灌顶之效。

比如最近大火的《庆余年》。

在剧里,穿越到古代的范闲,教科书般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知识就是金钱。


图片发自App

闲来无事,他默写《红楼梦》,书籍刚出就风靡整个京都。

一本书直接卖到8两银子(相当于现在6400元),赚得盆满钵满。

参加宫宴,他在百官面前狂背唐诗宋词元曲,一夜之间成为整个庆国的“诗神”,名望大涨!

就连皇族子弟也愿意跟他称兄道弟。

而当所有人质疑他才华时,他一句话堵得对方哑口无言。

他说:

我看过的每一个字,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记得丝毫不差,历历在目。

这句话很有教育意义,因为在“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世界,它实打实地告诉我们: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被辜负。

30岁后,女人这样读书的样子

最是让人向往

为什么我对这句话如此在意?

因为我见过不读书女人的一地鸡毛,也见过读书女人的诗和远方。

我是一个三线小城的姑娘,在我们那里成年女人是不看书的。

我的姐姐,姑姑、嫂子,亲妈、婆婆……她们都不读。

小时候,忙了一天后她们会在聊家常,说八卦,看电视剧。

长大后,她们把看电视换成了刷手机,看抖音,唯独不看书。

当然,不读书没什么不对,日子可以照样过。

可是当我看到,还有一种生活方式,有茶,有书,有从容,有睿智。

那种状态,真心让人向往。

我认识的张姐,她过的生活就是这样。

张姐今年37岁,和所有女人一样,她也要上班,要顾家,要陪娃写作业。

唯一的差别是,不管多忙,她每天都会抽出1个小时留给自己。

用紫砂壶沏上一杯清茶,从冰箱里拿出一盒小饼干,开始翻开一本又一本书,独自沉浸在书籍的世界。

张姐说:

我的朋友,不仅有亲戚邻里,也有张爱玲、莫言、梵高……

我的世界,不仅有锅碗瓢盆,也有浩瀚历史,文学美籍……

因为阅读,她有一地鸡毛,也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在她身上你看不到中年人的疲惫和无奈,反而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学校里,她是家长会代表,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养成阅读习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家族里,她虽是女人资历也浅,但胜在学识多,所以重大决定老人都要找她商量;

记得一次,她侄子带女朋友回家。

因为女孩来自大城市又是大学生,亲戚们和女孩除了最初的寒暄就再没话可说了。

只有她和那女孩相谈甚欢,从古希腊神话聊到中国近代艺术,从列夫托尔斯泰、梵高一直聊到《三体》、《时间简史》。

女孩在的那几天,她们一聊天就停不下来。两人年纪虽相差15岁,却没有一丝隔阂代沟。

据说,那姑娘临走前说了一句话:

张姨,我特别希望等我37岁时也活成你这样。

这可谓是对一个女人,最好的评价了。

为什么我们要读书?理由多到数不清。

一个女人读过的书,会影响孩子,这便是最好的家风和教养。

读书的女人不俗气,有气质。

更因为人生很多难题,父母教不了,老师教不了,朋友教不了,但读书可以。

婚姻出问题了,去看“两性”专业书,比问父母朋友更有用;

人生焦虑迷茫了,去看“名人传记”,比自己瞎捉摸有用;

我们多读一本书,就多一分底气,就多一些和生活博弈的资本。

为什么有的人一年能读365本书

有的人连1本都读不了?

岁月会把你变成妇女,而阅读会把你变成富女。

实际上呢?

上次买的书,估计还在角落长霉、吃灰。

上次逛书店,可能已经是好几年前了。

阅读这件事,好像被我们抛开太远太远了。

可与此同时,眼界、学识的漏洞越来越大……

开始在倒退、倒退……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从前自己懂得不少,知道鲁迅、老舍,能解三角函数,了解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但慢慢的,好像都忘了?

越来越难接受新事物,越来越不喜欢复杂的事,看个产品说明书,也觉得费劲。

平时不觉得有问题,一旦遇到读书多,眼界高的人,就完全插不上话。

只能用沉默,来掩饰内心的惨白与匮乏。

真的还要继续倒退吗?

是的,读书或许很难,或许读不进去,或许没时间,或许你真的累到翻不开书了……

没关系,我们陪你!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庆余年》读书论爆火:深到骨子里的气质,30岁后一定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