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送别》是很多80后儿时的记忆,它清丽的歌词和曲调伴随了很多人的童年。听着它,让人一下子就平静下来…
这首歌也贯穿了八十年代上映的老电影《城南旧事》的始终。这部电影是源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代表作。它是通过一个名叫林英子的女童视角,讲述了在老北京发生的普通人的故事。每个故事到最终都如这首歌一样,走向离别。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些故事的发生让人唏嘘。却也让儿时的英子,有更深的感悟,进而成长。
电影中,英子的那双水汪汪的大眼,单纯,清澈,灵动,令人动容。
整部电影呈现出的是质朴的老北京风貌。没有过多气氛上的渲染和浮夸的演技,但却于平凡中直戳人心。
“疯子”,妞儿,“小偷”,兰姨娘,徳先叔,宋妈,父亲……这些人出现了,又都相继离开了,一次次的“送别”构成了“我”的整个童年。
“疯子”是疯子吗?
“英子,人家都说我得了疯病,你说我是不是疯子?人家疯子都满地捡东西吃,乱打人,我怎么会是疯子,你看我疯不疯?”
到处都传着,惠安馆里有一个疯子。但她又与平常的疯子不同。她没有疯疯癫癫,没有情绪暴躁,没有邋里邋遢,她只是楞楞的盯着家对面的老洋槐,念着她的思康和小桂子。偶有人同她说话,她也不搭。她只是倚在那儿,痴等着,傻盼着……
她叫秀贞,有着好看的辫子,水汪的眼睛,眼底下有泪坑儿,身材清瘦,会用白矾勾兑涂指甲,会给她的小桂子做衣裳。
思康在第一次见到她时,相信是真的被这个聪慧美丽的姑娘吸引了。四目相对时,秀贞说,那便是缘分。
思康一个人在北京求学的日子因为有了秀贞而变得温暖起来。
而后思康回了老家,终是没有再回来。小桂子恰在那年秋天出生。未婚先育,终会被人诟病。所以小桂子一出生,就被秀贞的父母扔到了齐化门下。自此,秀贞便疯了,终日念着思康和她的小桂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子确认自己的小伙伴--妞儿就是小桂子。于是,便急切的令母女相认。
秀贞认出了小桂子,连夜收拾行囊带小桂子去找思康。不料,母女俩竟惨死在火车下。
由于被大雨淋,英子病了,昏睡了好几天。醒来时,妈妈告诉她,他们要搬到新帘子胡同的新家了。母亲虽也为妞儿可惜,小小年纪,那么可人,竟... 但却对英子绝口不提此事,也嘱咐宋妈不要在英子面前提,大抵也是怕英子伤心。
像父亲说的那样,从前的事都过去了,重要的是将来的事。
那什么是将来的事?
将来的事就如英子要有新的家啊,新的朋友啊,新的学校啊。
从前的事都过去了,没有意思了,英子都会慢慢忘记的。
但她又怎么能忘记那个同她讲心事,曾把她错认做小桂子的“疯子”,还有真正的小桂子呢?
厚嘴唇的小偷
“厚墩墩的嘴唇,是个老实人。”算命的人这样说。
英子的新家在新帘子胡同,对面有一处废弃的荒地,草长得比墙都高,四下无人时,显得有那么点阴森可怕。
英子借着捡球的由头在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的嘴唇厚墩墩的,算命的说那是个老实人面相。
年轻人见到英子,有些惊讶,却没有气急败坏,反而耐心的同英子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读几年级了?仿佛他们只是平日里遇见的叔侄,闲话家常,更或是朋友。
他告诉英子他有个弟弟,很会念书,将来是要乘大轮船出国的,到时候他们一起去送他。
有一次,英子到荒园中找他,却不见他。但在地上捡到了一个铜佛。从荒园出来时,英子遇到了一个穿对襟开衫的人,那人向英子询问铜佛的来历。
几天后,英子听见人们议论着,前几天失窃的东西找到了,是一个年轻人偷的,听说是个便衣捉到的。接着,隔了老远,英子看到厚嘴唇的男人被绑着,走出了荒园。议论声依然不绝于耳,但英子仿佛都听不到,只有听到这个厚嘴唇的男人说:“英子,你是个好孩子,聪明,有灵气,我不会忘了你的。”
大家都说他是坏人,但英子说,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
拖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
从海上升起来
照到海面
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这是英子最喜欢的课文,蓝色的大海上漂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很美,澄明,一如英子的心。
兰姨娘和徳先叔
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很合适的露出来,嘴边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旋儿。
兰姨娘不记得母亲是谁,她很小变被卖了,只记得有一个病了的哥哥。兰姨娘说母亲卖她,大抵也是为了给哥哥看病。
后兰姨娘几经辗转,认识了英子父母。兰姨娘性格很好,又烧的一手好烟,很讨英子父亲喜欢。
日子久了,英子看到了母亲心中的苦闷。聪明的英子暗中撮合了兰姨娘和徳先叔。
他们离开那日,兰姨娘一改往日装扮。
她的油光刷亮的麻花髻没有了,现在头发剪的是华伦王子式!就跟我故事书里画的一样:一排头发齐齐地齐着眉毛,两边垂到耳朵边。身上穿的正是那件蛋青绸子旗袍,做成长身坎肩另接两只袖子样式的,脖子上围一条白纱,斜斜地系成一个大蝴蝶结,就跟在女高师念书的张家三姨打扮得一样样!
临走时,兰姨娘嘱咐英子,要好好念书,三年级的大姑娘了,不要动不动就惹妈妈生气。
英子看着兰姨娘的马车,心情复杂。她想父亲的心情可能更复杂。
宋妈的小栓子和丫头子
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为人老实勤快。在英子家这么些年一直勤勤恳恳。英子一家也将宋妈看成自己人,特别是几个孩子,日夜得宋妈照顾,跟宋妈很亲。
宋妈家在农村,丈夫不争气,经常打骂她。于是她便出来自己赚钱。每个月的工钱她都节省下来,交给丈夫。
她满心挂念着她的小栓子和丫头子。丈夫告诉她,小栓子在给人放牛,丫头子给别人奶去了(在别人家寄养,因为宋妈离开时,丫头子刚出生不久,还是个吃奶的娃)。
但宋妈总觉得不踏实,几次央求丈夫带栓子来看看。
后经几次询问,她那丈夫见瞒不住了,才说实话,原来栓子在几年前就失足落水,丫头子也被他丈夫给了赶车的夫妻。
宋妈十分悲痛,后带着英子去丈夫说的地方找过丫头子,但无奈便寻无果。
宋妈虽依然如往常一样照顾着英子一家的起居,却不似往日欢愉。
在英子母亲的劝说下,宋妈打算回乡,临走的那天早上,依然做了一家子的早饭,为英子梳了辫子。
临走时,她说:“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
父亲的离去,让英子明白,她不再是小孩子了,她已经长大,要帮助妈妈操持这个家。
她说: 我从没有这样的镇定和安静。
那些每一个在她童年出现的人,他们的每一帧都刻在了英子的心里,被小心地保护在心底的深处。
其实成长就是一场别样的告别,人生也是。
很多人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又离开。有些告别是别人留给我们的,有些是我们留给别人的。但无论什么样,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那些或简单,或复杂,或不舍,或欣慰,或释然的感动,才是我们的整个人生。
离别辛苦,文人墨客赋予它悲凉的色彩,但悲欢离合,才是人生常态。有离别才会有重聚。
每一次离别都会让人看到自己的内心,然后背起行囊,在自己的轨迹中继续前行……
……
蓝色的大海上
拖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
从海上升起来
照到海面
照到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