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妈妈给我说的呀!”

2021年年11月5日,星期五

今天到支教的新田小学上班。

上午第四节课铃声响了,正好走到三年级1班教室门口,孩子们纷纷从教室里出来到走廊上排队,说是去另一栋楼上国际象棋课。队伍排好很快就下楼去了,忽然发现一个小男生站在门口哭,使劲用手抹眼泪,我连忙走上前问:“孩子,出了什么事儿,需要老师帮助吗?“他轻声说:“有人打我。”我问是谁,他指了指教室里,教室里只剩下两个同学在整理,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坐在最后一排,她看到我在劝解小男孩,就说:“不要管他,是我打了他。”我一下子愣住了,这是老师们吗,居然敢打学生?!因为才来学校不久,老师认不全,正想问你是老师吗,这位中年妇女对着我大声说道:“没关系,不要理他,我是他妈。”我恍然大悟,这是一位陪读的妈妈在打他的孩子。“他的动作总是特别的慢,我要他快一点总是不听,所以我用尺子打了他。”说着,扬了扬手中握着的一根四五十厘米长的尺子,看样子是有备而来的。一定是孩子有什么特殊情况,所以要求妈妈来陪读。看到上课铃声已经响了,于是马上安慰孩子平复心情,打扫教室卫生的一位女生准备去上课,我说“请你带他一起去上课吧。”——我怕小男孩因为难过而不去上课。她来到小男孩的身边说,“没关系的,你妈妈不都是为你好,”我们三个一边走一边下楼,小女孩接着说:“你不要怪妈妈打你,妈妈其实是最喜欢你的人,你看,平日里你要吃什么,你妈妈一定都会买给你吃,还会给你做喜欢吃的东西,妈妈是对你最好的人。”我诧异地看着眼前这个只读三年级的懂事的小姑娘,她继续说:“你现在还小,你妈妈还也还年轻,将来你长大了,你妈妈就老了,你就应该孝顺你妈妈了,你妈妈肯定对你的这个拖拉的坏习惯非常着急,想要催促你快点改变这个坏习惯,而你总是改变不了,所以妈妈用这种方式来教育你。”小男孩似乎平复了一些,轻轻地说:“你又和我不一样。”我也加入劝解:“如果你不想让妈妈以打人的方式来教育你,你是不是要主动改变自己,或者和妈妈表达,请她放心,你可以慢慢改变自己,请她不要着急,这样,妈妈也会调整自己行为。”小女孩:“是啊,不要在乎妈妈打你,没关系,你慢慢改了就好了,你妈妈一定是爱你的。”一边说着,两人上楼了,我对着小女孩说:”你怎么这么懂道理呀!”小女孩回过头来回答说:“这些都是妈妈给我说的呀!”

“这些都是妈妈给我说的呀!”内心忽然被莫名地感动了。多么乖巧的孩子!母亲给她讲得话都记在心里,让她对与妈妈的关系有一份坚定的信念,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妈妈都是出于对她的教育,都是真心对她好的。妈妈、爸爸平日里的唠叨、碎碎念,还有情感的理解、做人的准则、生活的习惯、学业的关注实际上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有时候,我们似乎看不到作为父母努力付出的回报,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巨大的改变,但实际上在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的相处中,在反反复复的沟通和交流中,他们都在慢慢地吸收和改变,教育,其实就是润物无声,相信他们的认知和理解力,有些道理说得越早越好,在他们心智开发、心灵启蒙的最初时段,就应该从情感、心灵、生活、习惯、品行等方面给予细致入微地影响和指导,根正苗红,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都是妈妈给我说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