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一个什么角色

“每当有人问我要不要生孩子时,我从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因为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也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如果你想体验怎样对一个人承担责任,想学会如何全身心地去爱一个人,你就应该有个孩子”——莫里.施瓦兹,《相约星期二》

01

还记得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做了父亲的感觉,好像这是一个完全跟我不相干的生命。我关注的重点在妻子身上,因为她吃了很多苦,更值得被照顾。以至护士来跟我确认孩子信息的时候,我都懒得搭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历经了各种能想象到的平凡和惊喜后,我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也逐渐有了更多的体会

我时常会想,眼前这个像我,却又不是我的人,这个有着自己喜怒哀乐和天马行空的小个子

他究竟是谁?又为什么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在我平凡的一生中,他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02

在弄清这个之前,我们先得明白孩子不是

①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刻品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遇到自己要遇的人,会走上自己要走的路,他们可能成为我们能想到的任何一个人,但绝不是我们

很多父母期望孩子能完成自己年轻时的梦想,能子承家业光宗耀祖,能走上自己给他们规划的路。他们打着“爸妈为你好”的旗帜,拿自己想要的标准来塑造孩子,忽略孩子的天赋和能力,扼杀孩子的向往和需求,把孩子牢牢绑在自己控制之下,期待着孩子能过上更好的人生

你以为自己在拍《摔跤吧,爸爸》吗?

就算这部电影里的父亲,也是在看到女儿的天赋后,才下定决心把自己对“冠军”的梦想转嫁给女儿的。我们要感谢导演的精心安排,才有了这部Happy Ending 的大片

但现实生活却比电影残酷得多

很多时候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了各种培训,标配不是英语画画,就是钢琴舞蹈。在本该玩乐的年纪,却周六周日没有空闲

试想一下,十个孩子里,九个人的兴趣都填写着钢琴舞蹈,捧着各种考级和参赛的证书,这其实非常可笑。毕竟这些证书除了能缓解父母的焦虑,能让机构赚钱,能告诉大家我的孩子特别会考试以外,带不来任何帮助

焦虑和攀比,只会让孩子蹉跎岁月

如果真的想培养孩子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就让孩子坚持10年20年,不要因为这些兴趣占用了看起来本该学习的时间,让孩子中途放弃

你的坚持,能换来20年后的一首《听妈妈的话》

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刻品

父母养育孩子,好比是栽培一朵花

做好教育和引导,待她吐露芬芳,在旁静静欣赏

②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力,但父母又选择是否要孩子的权力

请在自己的资源和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再做这个慎重的决定,这是对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孩子是因父母而来的,而不是为父母而来。父母又义务把他们抚养成人,但他们却没有义务来满足父母提出的任何诉求,这里面包括了孝顺

有人会觉得不对,我辛辛苦苦养着孩子那么大,他就不应该对我好吗?你看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要你反过来孝顺我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何况中国的传统美德都说“百善孝为先”,生孩子难道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送终吗?

有意思的是,持这种观念的父母,还特别擅长利用周遭的舆论来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他们把孩子紧紧地绑在自己的身边不肯放手,甚至毫无界限地去干涉孩子的婚姻关系,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这种观念真的很感人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父母抚养孩子,是符合生物繁衍特性的。人类作为一种物种,要延续和繁衍,就必须这么做。那些不喜欢孩子,或者不养育孩子的人类,就没有基因的传承,从物竞天择的角度看来,基因选择了淘汰他们。而留下来的人类,无论是天性使然还是舆论压力,大概率都会选择抚养孩子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我们有情感作为联结。所以孩子念父母养育之恩,其本质是因为念着亲情。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都会让人十分感动。大家认为这是一种值得传颂美德,但如果把这一美德,拔高到道德的标准,就变成了一种苏大强式的绑架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没有孝顺父母的义务

我们有必要陪孩子长大,孩子却不必陪我们到老

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照顾好自己

03

在父母的生命中,孩子真正的角色是生命呢?

①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2018年,李宗盛送给已故的父亲《一首新写的旧歌》,有句歌词这样写着:

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

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孩子是父母基因的传承,也是独立的个体

一个家庭的扩展源于第一个孩子的出生

一个家庭的空巢源于最后一个孩子的离开

我们很多人的一生大多就是这样度过的,孩童时期由父母抚养,在20~30岁之间结婚,之后很快有了孩子,在接下来的18~20年内抚养孩子,把他们送进学校,看着他们长大。当孩子离开去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再一次过夫妇两人的生活,然后夫妇两人相继离开这个世界

作为一代又一代生命延续长河中的接力者,每个父母有责任尊重并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延续下一代的接力

②孩子是父母生活的老师

(1)孩子能教会父母什么是爱

很多人说,有了孩子,就有了铠甲和软肋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最接近爱的本质

为什么有了孩子的父母,才能真正懂得爱呢?

其实个体爱自己的后代,是爱自己的表现。因为孩子是自己的生命的延续,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孩子也是自己永生的意向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对父母的爱,对另一半的爱,以及所有的爱都不同,这是一份向外的“自私”的爱,不求回报,毫无保留

(2)孩子能教会父母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

我们常常因为生活的疲惫和思维的局限,而忽视了世界的精彩

孩子却不一样,一次蚂蚁搬家就可以消磨他们一个下午的时间,一根雪糕就能让他们笑颜如花。孩子和世界的互动方式非常地简单直白,有时候他们的好奇和异想天开也会给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新的视角

所以与孩子一起探索和体验世界的过程,可以让父母重新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自己

(3)孩子能教会父母什么是原谅和包容

孩子眼中的父母,是最厉害的超人和最可爱的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会无条件地选择爱自己的父母,原谅父母的过错,包容父母的不对

很多心理疾病的溯源都在童年,包括了多重人格障碍和双向情感障碍。原因是孩子在童年时期无法分辨父母的对错,把父母对自己的暴力和抛弃,理解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听话。但他们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父母依旧还是这样对自己。所以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一方面责怪和憎恨自己,一方面又渴求得到父母的爱,这种痛苦经验会被存档分裂出不同的人格,或者导致躁狂和抑郁共生的双向情感障碍,伴随自己的一生

所以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常常对孩子说爸爸不要你了,妈妈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会容易造成孩童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影响正常人格的发展

回过头来看,如果我们能像孩子那样去选择原谅和包容自己身边的人,我们或许才能真正与这个世界和解

③孩子是父母与生命对话的媒介

在抚养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他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勾起你对自己的回忆。孩子帮助父母回望了自己的生命旅程,并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本质

就像文章开头莫里教授说的那样,生孩子的这种体验,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替代

因为这是人类和生命对话的唯一媒介,也是成就完整自己的唯一途径

04

父母和孩子,始终都在相互学习和成长。

从生命的呱呱坠地,到目送他的远去

这段经历和过程,是此生最珍贵的回忆。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我是汤米叔叔,专注分享各类有趣有料的知识工具,帮助生活轻松,工作愉快

这是我在的第02篇原创文章

想看更多内容,欢迎给我私信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一个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