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关于丰盛的意义,你可能理解错了,所以才生活得不快乐

《清代皇帝秘史》中记载,乾隆下江南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流,航运不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他随口问边上的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每天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多少呢?”

老和尚回答:“我只看到了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老和尚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生活中,又有几个人不是为名利在奔波。

好像外在的物质,金钱,名利成了我们活着的唯一奔头。

可是当我们得到了这一切,又真的活出了生命的丰盛吗?

正如,杨定一博士在《丰盛》这本书你所说的,一个人真正活出了丰盛,并在于物质的多少,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多。

一个人真正活出了丰盛,在于找到了心,找回了正向、感恩、爱、宁静、欢喜……

找到了心,才能找到丰盛,其实丰盛一直都在,它就在我们的生命里,只是我们把它弄丢了。

1:每日感恩,知足常乐

禅宗二祖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诉说他内心的不安,请求祖师帮他把心定下来。

达摩祖师答应了慧可的请求,但要求慧可先把心找出来,但慧可怎么也找不到。

最后,慧可悟到了真谛,一个连心都找不到的人,又哪里来的不安心呢?

正如书中所讲的,找到了心就找到了根源,心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心的力量大于脑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心里感恩,那么世间万物,对于他来说,都是刚刚好,没有得,也没有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对一切好的,不好的都可以感恩,说声:“谢谢……

如果我们活到了这个层面,活出了觉醒,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你会越感恩越自信,而你的自信又会感染身边人。

这就像是森林里本来没有路,可是你天天去走,自然就走出了一条路。

学会了感恩,你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时,你是不是更加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你因自信而散发出来的魅力,又能吸引到更多同样优秀的人。

当你越来越自信,是不是整个人的状态会更加放松?

那这时,你还有什么好担忧的,你还有什么好害怕的,还有什么困难,是你不能克服的呢?

一切都在你的把握之中,尽管有些事情你做的还是不尽人意,不够完美,但是你知足常乐,一切都是上苍最好的安排。

而一个不知足的人,他即使拥有了很多,他还是觉得缺少了什么,他永远也体会不到刚刚好的状态。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地,地主对他说:“明天早晨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你就插上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土地都归你。

第二天一早,那个人不要命的往前跑,甚至顾不上吃饭,一刻也不愿意停下来。

到太阳快下山了,他还是不知足。

后来,在太阳落山之前,他是跑回来了,但是人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他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爬起来。

地主命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

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地,就这么大。”

如果那个人能够知足一点,或许他会生活得很幸福,而因为他想要更多,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正如书中所说:

“你透过头脑可以期待的财富、名气、地位、成就……只要透过努力、费力才能得到的,那绝对不是长久,最多只是暂时的,末了也会消失。”

世间的烦恼,都是庸人自扰,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物质生活,忘记了心里到底需要什么。

其实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可以简单一些,可以简约而秀美,其实“心”想要的并不多,而是我们脑中的欲念太多。

一个人能每天活在感恩和知足当中,即使物质很少,也能活出生命的丰盛。

2:只有去除头脑中的杂念,才能收获更多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比如你想写一篇文章,刚坐在书桌前,看到随意摆放的便签、笔记本、笔,小饰品……

不知不觉,你的注意力被它们吸引,你忘了写作这件事,也许那个小饰品,是某个特别的人送你的,你甚至回忆起你们以前的种种过往。

你本来阳光的心情,一下就忧郁了。

谈到丰盛,我们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多,还要更多”。

然而,恰恰相反,我们如果想要活出丰盛,可能需要的是更少。

比如书桌上摆设的物件越少,我们反而越容易专注,更不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当一切都简简单单,不管是头脑里的念头,还是物品,我们的心情自然会好,看一切都顺眼,在你眼里什么都是美好的,你自然可以轻松地把握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所以,要想生命获得丰盛,必须做减法,把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尽量清理掉,或者送人。

我们不再需要的也许是一段感情、一份工作、一种人生规划、一个往来的圈子、某种生活方式、居住环境。

而这种清理,到最后都会减轻我们的负担。

当我们的头脑,不被过去的事物所牵绊,才愿意接受新事物,没准还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网上有位45岁的中年大姐,在反复纠结、痛苦之后,终于痛下决心辞掉了国企的工作。

辞职的大姐说,虽然这份工作能给她带来不错的收入,但是她一直不快乐,她不知道这一生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她不想再这样耗下去。

就像鞋子穿在脚上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一个人整天生活得不愉快,即使钱再多,对她来讲也没有意义。

辞职后,她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老人,还可以练瑜伽,写作。

她说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每天都活得很充实,很滋润,终于找回了,从心底里开出花的感觉。

虽然经济上少了一些来源,但是她可以过简单的生活,她不需要太多。

其实,想想我们有什么不可以舍弃的,连我们居住的房子,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爱人,没有一样能够陪我们到老。

如果我们能领悟到这一层,那又有什么好担心,又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呢?

当我们明白了,心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就不纠结,即使失去了也不痛苦,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要的。

当我们意识到,什么都可以丢失的时候,反而什么也不会丢失,因为我们已经活出了丰盛,已经无所畏惧,无所担心。

我们己经活出来了自由,轻松,欢喜,宁静。

生命的丰盛其实就是一种满足感一一我们彻底知道我们完全不缺,样样我们所需要的,生命都会安排。

3: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状态

当我们能够领悟到,一切都能够放手,都可以随缘,我们自然能体会到,心中随时都有的一种满足感。

这种满足,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满足,这种满足和丰盛,是我们活出了最好的状态。

我们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当下的每一刻,我们都能好好把握。

并且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无论悲与喜,得与失,我们都能坦然接受。

这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活在当下最好的状态呢?

相传,古罗马有一种神灵叫雅奴斯,他长了前后两张面孔,一张回顾过去,一张眺望未来。

有一次,一位先哲来到两面神前,他问道:“请问尊神,您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

两面神说:“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

先哲又问:“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

两面神被先哲问得目瞪口呆:“现在……”

先哲又说:“要知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后来,两面神因为没有看守着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

人们埋怨他只知道过去和未来,而不知道活在当下,于是遗弃了它,把它掩埋在废墟里。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眼睛只盯着过去和未来,而看不到现在是可悲的。

其实,大多数人之所以烦恼,或许是割舍不下过去,对未来又有太多担心和顾虑。

而唯一忽略了,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活出当下的点点滴滴,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和丰盛。

因为对未来没有把握,所以我们会焦虑、恐惧。

而回忆过往种种不如意,想要得到的没有把握住,又产生深深地失落感。

恐惧与失落,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恐惧和失落来临时,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反而能够有助于我们找到真正的“我”,找回生命中的丰盛。

找到了“我”就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当你恐惧和失落时,不要逃避、不要责备自己,更不要找原因。

在任何状态下,我们都要保持正向思考,不要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批判。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完完全全地接纳自己,因为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

当我们恐惧的时候,首先问问自己:“谁在恐惧,谁在萎缩?”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是“我”在恐惧,是“我”在萎缩。

找到了“我”,并不是去找出恐惧和失落的原因。

而是感受到“我”的存在,找到了原本没有恐惧之前和恐惧之后的“我”。

然后,我们在呼吸的一出一进中反复地默念:我一一在,我一一在……

透过呼吸,把“我”找回来,感受到“我”的存在。

恐惧失落的“我”,就好比我们的孩子,因为犯了错躲起来了,你只要把他找回来就好。

恐惧的我是“小我”,找回来的我才是“大我”,原原本本的,绝对的我。

当我们不再迷失自己,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看住自己,那我们不可能不活出丰盛,活出自由,欢喜和宁静?

4:这本书适合失落和无助的你读

丰盛并不是让我们在人间过得顺利、转变命运、出人头地,而是帮助我们在内心找到一个出口。

让我们跟生命结轨,让生命带着我们走一一我们所想要的,生命自然会提供。

如果你此刻正遭受着,事业的不顺,情感的创伤,不被人理解,好像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对什么都感到失望,那么这本书可能适合你读。

因为只有你经历了这些创伤,挫折,打击,你才能明白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你读到的这些文字才能与你产生心灵的碰撞,引起精神的共鸣。

并且书中提供的正向练习也为你创造一个神圣的空间:

“不光是让你从人生的困难中走出来,更能体会到生命真正的幸福与丰盛,甚至更深层次的一种美,一种力量。”

一个人之所以幸福,一定是先有了安详、宁静的心,才能够感受生命的丰盛,享受人生的乐趣。

愿你透过书中正向的练习,找到你的“真心”,找回原本生命中原本就有的丰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丰盛》:关于丰盛的意义,你可能理解错了,所以才生活得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