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185】 忆苦饭

海淀的故事【185】 忆苦饭

小留流第298篇

为人生在世上,宽大忍让为怀

强良人惹祸招灾,吃亏让人的常在

   上回聊到了防空洞,甭管怎么挖,再怎么拆,那也只是海淀镇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人们还是很忙的,开会,讨论,学习,紧跟着领导的步伐奋勇前进。

不是有这么个说法吗: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

   新思想,新事物,新办法层出不穷,还真够人们忙活的。一个不留神,忽悠下子又掀起了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运动。一时间忆苦思甜成了当前的主旋律,各个学校、厂矿、单位纷纷邀请人民公社的农民伯伯来做报告。好家伙,海淀镇周边公社里的雇农,转眼就成了“网红”,特别的紧俏,整天介出了这校进那校,轮着班的作报告。

   大家知道那时把农民分了几个等级,地主、富农、中农、贫农、下中农还有雇农,大多勤劳的人们被称为“贫下中农”。而雇农就是混的什么都没有,靠给地主、富农打工吃饭,他们最是苦大仇深,所以也是忆苦思甜的最佳人选。他们在讲台上声泪俱下,诉说着他们曾经的苦,受过的罪,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起的比鸡早,睡的比。。。

   可有一节,我们这帮孩子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受的那些牛马苦我们怎么也感受不到,你说让孩子们再给地主扛一次长活,可哪找地主去啊?

   有了,有了,有了为让人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干脆让大家吃“忆苦饭”,这样大家就能亲口体验一下过去的苦,才能牢记血泪仇。于是乎,各个学校、单位纷纷开吃“忆苦饭”,当然南大街小学的动作也不会慢。

   这一年我上四年级了,教室在西院靠东头的第一间,隔着窗户能看到整个操场。说来也巧,这天上午天气阴沉沉的,学校再一次召开全校师生忆苦思甜大会,不过今天不是聚集在一起开大会,而是“电化”教育,意思就是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大喇叭广播。我们虽然看不见那位苦大仇深的农民伯伯,但从他那哽咽的声音感觉到,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我们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一致认为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好像从来就没有晴过天,都是阴阴的也从没见过太阳。

   随着农民伯伯讲述的苦难,外面的天更阴了,阴的我们浑身发凉,各个紧攥小拳头,暗暗下决心一定不忘过去的苦,在一片阴冷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了忆苦大会。接下来全体师生等吃“忆苦饭”,同学们默默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牟足了劲儿,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狠狠的吃上一顿忆苦饭。大家时不时抬头看向窗外,盼望早一点体验一下过去的“苦”,尝一尝旧社会的“饭”。

   终于教室外面几个同学嘿呦,嘿呦抬进个大筐,好家伙,大家伸着脖子向筐里看,后排的同学双手按着课桌纷纷起身伸着脖子使劲看。矮小的我从夹缝中玩命的瞧。终于,看清啦、看清啦是一筐“杂和面窝头”,确切的说是“杂和面团子”。

【窝头和团子】

   六七十年代,人们的主要口粮是“玉米面”,俗称“棒子面”,即便是这样,棒子面也是限量的,每人每月发粮票,粮票用光了就等下月再吃吧,当然也会配发一定量的“面票”和“米票”。“棒子面”不够吃也是常事儿。完全用棒子面蒸的窝头叫“净面窝头”【如图】,谁家能常吃“净面窝头”那他们家够牛的。一般家庭为节省棒子面,蒸窝头时都会掺杂一些高粱面、白薯面什么的,这个窝头叫“杂和面窝头”。

   如果棒子面捏成饼儿把剁碎的菜头、菜叶子、菜帮子加点盐,包裹起来上锅蒸,这就是菜团子【如图】。菜团子是大多家庭的主要吃食,因为又是菜又是面的,一锅蒸下来连饭带菜就齐活了。

   图片上的菜团子和窝头都是网上当下来的,是经过美颜处理出售用的图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尝一尝这“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美味,其实吃一顿还好,连着吃它十年试一试。菜团子就像忠实的饭侣一直陪伴着我,导致现在无论多么美味的饭菜就怕掺和在一起,总是饭是饭、菜是菜单吃,从不搅和在一起,也许让菜团子吓的。

   还说“忆苦饭”吧,看着筐里的“杂和面窝头”,我倒也没觉得太新奇,只是样子比我妈蒸的更难过了一点,说是杂和面窝头?又不像,自家蒸的杂和面窝头虽然什么都往里掺,它往锅里一站,表面不太平整但圆圆乎乎也挺精神。而今天筐里的窝头一点精神气儿都没有,软不捏捏的瘫坐在筐里,加上窝头的数量也多了点儿,一个压一个挤的跟贴饼子是的。发放忆苦饭同学要用两手一个一个从筐里抱出来,太扁了的还要拍一拍,然后依次放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再回去抱的时候,也许手上粘的棒子面太多,一路走,还甩呢。

   很快每人的课桌上,出现了一个或歪或躺的窝窝头,既然瘫在课桌上怎么都扶不起来的窝头,就叫它“菜团子”吧,要搁现在,有人徒手从大筐里抱着菜团子,挨个放在课桌上,让学生吃?我估计学生不说什么,站在外面的一大片家长早把窗子“急”破了。我抬头看了看窗外,一个家长都没有,只有那个几个同学抬着大筐去了下一个班。

   外面的天还是阴沉沉的,虽然看不到太阳。可一转脸儿看到课桌上的美食,肚子也跟着咕咕噜噜的叨咕上了,我知道快到中午了。老师在前面说着什么,我早听不见了,只惦记、琢磨和研究着眼前这个“菜团子”,颜色不是黄黄棒子面的颜色,偏土黄色。用手捧起菜团子,手感有点稀软,的确没有家里蒸的菜团子来的硬实,不太成个儿,总想瘫在那,跟葛优是的。轻轻咬上一口,嘿,有棒子面的味儿,不过粘粘的,断口处见到了菜叶子,和不知名咬不动的东西,还特牙碜,最可恶的是没蒸熟,沾牙沾的厉害。

   话又说回来了,就我这金刚铁板牙,还有像下水道一样的胃口,我才不怕呢,眨抹眼的功夫,手里的菜团子没了,我转着脑袋还左右寻摸呢?发现有的同学小口、小口的吃,有的同学把菜团子用纸包了包放进了书包,有的同学手托菜团子还在给它相面呢。

   随着下课铃,叮铃铃、铃的响起,中午放学了,往日我们都是排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的,当然不是跨过鸭绿江,而是走出胡同,只有走过小龙王庙,过了南大街才解散各自回家,各找个妈。今天这队伍排的有点散,有托着菜团子的、有托着书包的、还有边走边吃的、我们班长也托着书包随着松散的队伍慢慢走。今天的新气象真是多,虽然我什么都不托,但我的眼睛可不够用了,一队、一队放学的学生,展示着与平日不同的动作和姿态,离校门越来越远,然而地上的菜团子却逐渐多了起来,一摊、一摊黄了巴叽的跟牛粪是的。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  小留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淀的故事【185】 忆苦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