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邻居,等下我会打我儿子,可能哭声有点大,影响大家休息,敬请见谅!
今天晚上我不弄他一顿,感觉都对不起祖宗。
这是某小区14栋502的业主发在小区群里的。不知道孩子孩子犯了什么”对不起祖宗“的大错,要冒着扰民的风险揍他一顿。
邻居们纷纷表示理解,还有邀请业主打儿子的时候开个直播,还有要参团,一起打孩子的。
我女儿今天还行,但是也打一顿吧!
看着业主群里一片喜庆祥和,连打孩子都要组个团,很是可乐。
只是,欢声笑语的业主群背后,家里还有个等着挨打的瑟瑟发抖的孩子。
01 被打的孩子,身心俱伤
”打是亲,骂是爱,要是待见上脚踹“,这是我老家流传的一句话。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4年的一份报告称,全世界有多达80%的父母都打过孩子,更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压根儿没把打孩子这件事当回事。
打孩子不算什么大事,被打的孩子,都还好吗?有的孩子平安长大了,有的永远失去了长大的机会。
在海南万宁,一个6岁的小女孩,因为顶嘴,被亲生父亲用皮鞭抽打1个小时。
当父亲抱着孩子进入急诊科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有了心跳、呼吸。医生们抢走了三十多分钟,还是没办法把女孩救活。
6岁的小女孩,就这样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打死了。
常年被打的孩子,即使侥幸平安长大,心理上也承受巨大煎熬。
知乎有个热门问题,“从小被打骂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心理问题?”最高赞的回答是这么说的:这是一个看了就让我感觉很忧伤的问题。
这个答主,从4岁到12岁,平均一礼拜挨2次打。挨打的原因很多,上厕所时间长了,回家晚了,成绩差了,反驳父亲了,都会成为挨打的理由。
答主到初二开始抑郁和焦虑,高中三年最痛苦,不下一百次想到自杀。他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要么胡思乱想,成绩下滑严重。
高三去精神病院治疗,确诊为焦虑症+强迫症,吃药治疗。他说,现在他治好了焦虑和忧郁,但对注意力的改善有限,他依然无法控制注意力涣散。
被打的孩子身心俱伤,小时候挨过的打,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痛。
02 父母打孩子,是有”病“
阴天下雨打孩子,打孩子似乎是一种娱乐手段。为什么会打孩子呢?父母打孩子,是因为有两种病。
- 第一种病,是“情绪病”。
知乎答友的父亲,从小山沟来到城市打工,吃过苦,赶上了好时机,成了游戏机长的厂长,也曾经风光无限。
但后来结婚生子,他做了基层电工,一干就是15年。他体会过荣耀,正在经受落差。他总说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他脆弱,自卑。
他不知道如何排解这巨大的落差,不知道如何排解内心的自卑。他对孩子寄予厚望,他打孩子,好像就是在打现实中不得志的自己。
海南万宁那位亲手打死女儿的父亲,曾经因抢劫入狱,妻子离家出走,他偶尔打零工,生活困苦。
生活的不顺,对妻子的怨恨,他内心积攒着怨气,因为女儿一句顶嘴,他就把年幼的女儿当成出气筒。
父母心情不好,不知道怎么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就拿打孩子作为情绪的发泄口,是情绪病。
- 第二种病,是“遗传病”。
有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被打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暴力对待别人。
国际犯罪学专家大卫·法顿说:那些肢体受到摧残,受到忽视的儿童,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非常暴力的攻击者。
在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里,她写了霍利的案例。
霍利是一名41岁的家庭妇女,她因为暴力虐待10岁的儿子,被学校的辅导员举报到社会福利署,又被社会福利署送到苏珊这里接受心理治疗。
霍利说,她曾经发过誓,绝对不碰孩子一根手指头。因为她知道被打是什么感觉,太可怕了。
可当她意识到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了跟母亲一样的疯妈妈。她的母亲,曾经拿着菜刀满厨房地追她。她变成了她最讨厌的人。
幼年时的霍利,在受到母亲的虐待和恐吓时,也会有愤怒。只是年幼的她,有怒火也无从发泄,成年之后她会想法设法寻找宣泄途径。
母亲用暴力教会她教育孩子的方法,她是个“好”学生,霍利打孩子,就是遗传自母亲的家族病。
多达80%的父母都打过孩子,以上案例中出现的极端父母,我希望只是少数。
大多数的父母只是偶尔打一下孩子,就像和谐有爱的业主群里,只是阴天下雨的时候才打孩子调剂一下。
有很多父母会说,孩子必须得打,说不打孩子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管怎么说,打孩子都是利用强者对弱者的暴力,是用拳头说话的。打孩子是最无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03 不打孩子,更能教好孩子
很多时候想打孩子,不是因为孩子做的事情多么过分,而是孩子撞在了枪口上。
比方说,你回家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如果你心情很好,刚发了一大笔奖金,你也就一笑置之了,没准还会豪迈地给孩子买买买。
如果你刚被老板批了一顿,又累又难受,在看到孩子捣乱,你的无名火就会窜出来了。
所以说,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先冷静3秒钟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自己心情不好,还是孩子做得太过分?
- 自己的原因:远离孩子
我现在还记得3年前的某一天,我去郊区出了趟短差,工作本身就不太顺利,家的路上导航又导错了路。
一路上胆战心惊,尘土飞扬,回到家心情特别不好,看到什么都不顺眼的那种。
4岁的孩子朝我飞奔而来,我跟他说,妈妈今天绕了很远的路,特别累,我想休息一会儿。转身就回房间,躺在床上。
孩子跟着我进了房间,爬上床躺在我旁边,抱着我说,“妈妈真可怜”。
我当时特别庆幸,我跟孩子说了我心情不好,没有硬陪他玩。如果我陪他玩,最后的结果也会是以我咆哮收场。
如果确实是孩子做错事了,我们也可以有一万种方法替代打他一顿。
- 替代打骂的方法
孩子弄乱了玩具,就让他自己收拾;他打碎了花瓶,就让他收拾碎片,用零花钱赔花瓶,这就是自然后果。
让孩子体会到自然后果,他就会察觉到行为和结果的关联,当他做某些坏事的时候,就会预想后果他能不能承受。
打骂孩子也好,讲道理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孩子变得更好。斯金纳说过,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塑造,其实就是把目标分解成一小步,每完成一步,就给予正面强化。正面强化也很简单,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暖心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有继续变好的动力。
比如,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每次作业之前都是各种磨蹭。除了唠叨催促,我们还可以用正想强化引导孩子。
孩子昨天磨蹭了20分钟,今天磨蹭了15分钟。我们可以肯定孩子,“今天比昨天少磨蹭了5分钟,进步还是挺明显的。”
少点唠叨,多点肯定,孩子也希望自己越变越好,而不是听到催促和否定。
苏珊的《原生家庭》里有这样一句话:
被打的孩子长大后,身体受的虐待结束了,但因为自我厌恶的心理,情感上的虐待仍在继续。所不同的是,施暴者变成了她自己。
打骂孩子,是最简单最不费脑子的方式,却是对孩子伤害最深的方式。
真正疼爱孩子的父母,不会无情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践踏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开动脑筋,寻找更好的替代打骂孩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