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领风骚,自成一格

“悦”领风骚,自成一格

——关于廊坊市第17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1)

图片发自App

廊坊市17小是安次区的一所富有个性办学特色的学校,倡导的悦文化(悦工作、悦学习、悦生活)独树一帜,很受全校师生的喜爱。

图片发自App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以共商榷:

一、“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进校门,正对品字结构教学楼的前方,有一篇草坪,草坪中央有一块巨石,上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书写天下。映人耳目而又顿觉清新气爽,再而感觉学校书香浓郁,韵味悠远。

图片发自App

石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一种浓浓的文化情结。

远古时代,很多神话传说都和石头有关。女娲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于是炼五色石补天,象征着石头有一种无穷的神秘的力量。天塌了,石头就可以补上去。远古人类最初走出洞穴,就是靠石头、石片打败野兽猛禽获得安全和食物。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有流传千古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散文大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取名安石,意蕴深厚,意味着事业生活安定厚实如磐石一样。

明代诗人于谦有名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歌颂的是石头烧成灰的奉献精神。

清代林则徐有自我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和石头有关。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江南园林、诸多公园,院落,多有假山池沼。高碑店东站有燕南赵北高高的汉白玉石碑,天安门广场两侧有高高的华表,卢沟桥上有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上百个石狮子。

有一个成语叫“稳如泰山”,还有“泰山石敢当”的寓意,有一副对联“大海无边天作岸,山高有顶我为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还有一句成语“胸中有丘壑”,意味着胸中有天下有自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头象征着威武,高大,雄壮、伟岸,稳重,有力,持之以恒,持久,奉献等韵味。17小响亮的提出“六年影响一生”,要给孩子创造最适合的教育。小学阶段是所有学段中时间跨度是最长的,从儿童到少年,几乎所有的好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所以,感觉17小的校园文化可以在“石”文化上做足功夫。

建议如下:

泰山石(后来知道了)前面:书写天下,后面:厚重人生

图片发自App

书写天下(深挖内涵)——17小的校魂与精神,有着意蕴深远的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意味着在17小成长起来的师生一定是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全球视野的大写的人,未来走上社会一定会有丰硕的厚重人生的家国栋梁之人才。

图片发自App

廊坊,从名字上看,是由廊和坊组成,教学楼长廊多多,配置丰富,如果在校园里建构形态各异、造型丰美的长廊,多些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石刻于楼前堂后、花间树丛、操场墙边等,隽以经典名言警句,再刻意不同风格的字体,自然地形成书海、书林、书苑,将来不仅仅是师生家长社区的独特的人文景观,更是师生临摹观摩学习的天然学堂,让17小在精美的构思中成为学园、书苑、又是乐园,真正体现17小倡导的“悦文化”精神。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三五成群,漫步校园,俯仰之间,徜徉于书山林海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随时随地可以品味汉字文化的精美,浸润汉字文化的深邃。

图片发自App

再者,石文化加上水文化,学校会更吸引学生。

山水之乐,悠然神会。有了水,山石才更会充满灵性。如能构造些“小巧”的小桥流水、假山池沼、瀑布流漫等,和书山、书海、书林两两融合,学校的灵性灵气会更加丰美。

二、大阅读之书香涵养

17小提倡大阅读,非常契合国家精神,现在国家层面多次提倡建构书香社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不例外。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很多。开卷有益,大家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我们学校在阅读前面加上一个大字,就不得了了。

17小的大阅读内涵应该是要培养师生具有大视野、大审美、大欣赏、大感悟、大积淀,进而能大写作、大书写,将来走上社会拥有大人生、大天下。大阅读要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深远的精神底子,培养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学会自信表达的幸福公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17小走出去的孩子应该有这样一种胸怀这样一种情怀。

大阅读提倡是一种博览群书的方式或者说态度。小学阶段,就需要博览群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再要求专业阅读也不迟。怎么读,如何读,怎样安排,可以根据学段孩子年龄特点,遵循接受认知规律,不同学段选择推荐不同的书目。尽可能贴近教学内容,优选中外名著。经典诗词,国学精品,小说诗歌等等都可以选。

建议:可以学习清华的推荐书单,可以选择核心阅读上百种书目(具有阅读指导),小学一二年级可以和杭州建新实验小学手拉手,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平常在学校,在班级,开展阅读广场,创设内容丰富的阅读课堂,推动亲子阅读,开展丰美多样的阅读活动、读书知识竞赛、写作创客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创设17小大讲堂,每周一次分享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社会名流、学者教授等等都可以参加,让17小大讲堂成为知识的殿堂、交流的学堂、成长的天堂。

阅读形式方法也可以多样化,纸质的、电子的(微信读书等),还可以听书(喜马拉雅听书),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深思,在思考后创作。现在多是智能手机,可以运用一些创作软件,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如、印象笔记、美篇、思维导图等等软件可以下载到手机上,运用方便,便于保存。

图片发自App

大阅读,是一种开放型阅读,还包括学会欣赏古今中外名画、名曲,不同年级段,安排不同层级的欣赏内容。大阅读要从文学阅读、国学阅读升华到科技的艺术的历史的哲学的等等学生可以涉猎的所有的百科全书式的范畴(核心阅读丛书包含丰富)。

大阅读要有大阅读观,就是要全校师生读山读水读自然,读你读他读人生,就像《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中最后说的那样,读书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读懂人生社会这部波澜壮阔的大书,将来能潇洒的书写好自己的人生传奇。

学校大阅读目的就是:

用经典涵养家国人才,以文化定格未来人生。

三、制度文化之教学常态:关注师生精神成长

学校的“四四六”教学常规要求很有创意,意在培养师生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细细拜读,“四四六”更多关注的是课内与教材。

图片发自App

我想还可以再拓展一些,关注师生的精神成长与长远发展,因此,我的建议如下——

“四四六”教学常规改为“五六九”常态教学行为规范,即“五读” 、“六整” 、“九习惯”。

“五读”,即常读课标;细读教参(包括名师的教学设计);读透教材;读懂学生;读相关古今经典包括最新报刊杂志,积累丰富底蕴。

“六整”,即给学生整体的文本;给学生整段的自主学习时间;帮助学生梳理整个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看问题;师生合作,整合课内外相关资料,如语文学科的多文本阅读;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九习惯”,即养成抓住重点不放松的习惯;夯实基础知识的习惯;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习惯;重视学生反馈信息的习惯;“堂堂清”的习惯;反思的习惯;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天专业写作500字以上;常常理性规划自我成长习惯。

“五六九”常态教学行为规范旨在以中学学生核心素养与老师专业发展时代要求为前提,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打造优质课堂,提升教育品味。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在就职演讲中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意即,大学只有大楼是不够的,还要有大量才学渊博的大师,才能真正担当起大学的称谓。所谓名校者,非谓有名楼之谓也,有名师之谓也!名师,顾名思义,有名望的教师,是指在教育领域公认的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学者、教师。

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不仅仅是要上好课而已,要做三好老师,成绩好,课上的好,文章写的好,第三好是优秀教师的最高层级。古今中外的大师学者,无一例外的是靠自己的学术专著传扬千古受人尊敬的,孔子、孟子王阳明等等概莫能外。

不会写文章的老师不是优秀的老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而不写则庸!

会写文章是优秀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

因此,倡导17小成立读书会,成立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团队,互相鼓励,走专业发展之路,让廊坊17小将来成为名师云集名家荟萃的让家长向往、让学生渴求、令同行羡慕的名校学府。

四、体育文化之重构

在学校走了一圈,感觉学校的体育氛围很好,阳光大课间颇有声色。从文化角度看,学校体育文化需要重构,因为从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大格局来看,体育教育一定会成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另文赘述)……

图片发自App

五、课程文化之超越

学校文化发展的顶峰标志之一就是学校的课程文化的时尚与厚重、精细与唯美、理性与思想的完美融合……

愿17小的明天更美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领风骚,自成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