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正确姿势|好愤怒与坏愤怒


我的第一次愤怒

一直不太懂得表达愤怒的我,知道愤怒和界线的重要性之后,决定从关注自己的情绪开始,扪心自问,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实际表现出来又是什么?

我发现,隐藏愤怒已经不适合形容,我的状态更接近的,关闭愤怒

愤怒的情绪其实很少出现,不管是在内心还是外在表现,取而代之的是紧张、焦虑、烦躁、压力和很深的无力感。直到和身边的人聊他们为什么生气,我才意识到其实自己也应该要生气才对,愤怒才慢慢重现。

大概在半年前,我才经历了第一次有意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那是一次出差,我和客户要一起进行实验,确保产品的性能。试验了几次之后,发现实验条件不明确,没有办法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

因为时间有限,我必须在当天把实验做完,所以需要赶紧重新设计一组实验,可是对方却希望,把当下的实验完成,然后汇报,再做修改。

等他做完,时间也已经用光了。

这是双方任务冲突的结果,他的任务是有数据;我的任务是,有意义的数据。

我试图告诉他这个差异,对方仍然坚持,在解释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我说话越来越大声,却越来越坚定。

我隐约感受到旁边的作业员,有点脸色难堪,鸦雀无声的看着我们俩在争吵。

对方发现他也说不过我,于是打电话给他的主管,一起过来确认,主管也同意我的看法,赶紧重新另一组实验。

最后我没吃晚餐,做到九点多,才算即时把实验完成。

坐车回饭店的路上,回想整个过程,我才发现,当天是我开始工作以来最生气的一次。

结果我完成了一次任务,没有让这次出差,白费功夫。

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愤怒的力量,还有愤怒的好处。

好的愤怒和坏的愤怒

我们都知道,好的愤怒就是对事不对人。从上面的例子,就是双方任务目标的差异,必须要说清楚,并且告诉对方,任务的轻重缓急。

要知道对方的认知其实也没错,因为他的任务是,帮助完成实验,他大概不知道,我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待在那里,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做过一遍。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之所以会发怒,也是因为有相当大的时间压力,下意识地,想要透过说服,来拿到主导权。

最后,他也完成自己的任务,得到数据,交出报告。

武志红在他的专栏里讲到愤怒的时候写了那么一段话

学习直接而合理的表达愤怒,而且是对着引起你愤怒的人去表达,这是一件非常有张力的事情,你越是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发现,你会逐渐拥有更好的关系,而不是相反。

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什么是,坏的愤怒,包含以下三点:

迁怒:明明是老板侵犯你的界线,你却去责骂你的下属或者回家对家人发脾气。这么一来,不仅没有办法,达到沟通的目的,更扩张了这个负面的情绪。

投射:当对方侵犯了你的界线,你就把对方视为坏人和恶魔。自此我们很容易认为对方的其他所有行为,都是以伤害自己为目的。

这是把自己的情绪体验,投射在对方的形象上,这么做也会屏蔽沟通,因为恶魔没有办法变成天使,而恶魔这个标签是你的感受,而不是完整的真相。

失控:当我们表达愤怒,不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界线,而是为了摧毁对方,让对方难堪,乃至于使用暴力去伤害对方。一旦失控过了头,就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愤怒和无我

虽然我们强调要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捍卫自己的空间,但要记得,愤怒的本质,其实是去满足自己心里的预期,以及获得控制权。

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有些人,有些身份,必须经常的发怒,就是下面两个原因:

满足期待

掌握控制

期待和控制,就是“我”的生成。用心理学说就是自恋

自恋本来就是生命当中很强的动力,可是期望越多,限制也会越多,最后会更难满足,甚至失去控制。

这也构成了安全区的形成条件,我们会持续待在一个,可以满足自己,可以掌握控制的地方。或者,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这么一个地方,自恋在这个时候可能是一种自限。

当我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这份情绪却不被接受的时候,自恋就会受伤,其他的情绪开始来袭,关系的复杂,由此开始。

这是为什么?佛家和道家,他们强调无我和道法自然。

如果没有了我,也就没有期待,更没有控制,遵循自然,最后身心合一,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这个境界太高,能做到的人很少,如果我们希望能在关系当中活出自己,就无法避免自恋和界线所带来的复杂。

我想,我们可以思考的是,如何在划分界线、满足自恋的同时,依然能够贴近现实而不是自己的想像,并且不停扩张界线的范围和体验。


今日思考

你都怎么表达自己的愤怒? 你怎么让自己生气又不失控呢?欢迎你的分享


参考资料

得到专栏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自我06│两种愤怒》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气的正确姿势|好愤怒与坏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