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共在位五十五年,死后传位给儿子周共(恭)王。《国语·鲁语》对周共王的评价挺高,说他“能庇昭穆之阙”,也就是能弥补昭王和穆王的缺失的意思,估计是指他在位的十二年很少发动战争而言的,但其实他老爸周穆王到了后期也已经很少发动战争了,和平时间比周共王的在位时间还要长,所以这个说法不太能站得住脚。
而且,周共王看上去也并不真是一个慎用武力的人,这从他灭密国就能看出来:有一次周共王到泾河去玩,密国的国君密康公陪同。这时候也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三个女子,跑到了密康公那里,被密康公收留了。密康公的母亲比较精明,看出这件事的凶险来,就劝儿子把她们献给周共王,可是康公不献。结果,“一年,共王灭密”。
为了这么个荒唐的理由就能灭了人家的国,要说周共王不是个滥用武力的人,恐怕不太说得过去。因此也许可以说,他之所以不打蛮夷戎狄而打密国,并不是因为什么“能庇昭穆之阙”,只不过是打密国比深入不毛打蛮夷戎狄要轻松得多而已。
另外,他的运气也比较好,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外患,所以显得他好像没有他的爷爷和爸爸那么好打仗。但这更可能只是由于那些被他老爸打残了的敌国还没缓过劲来,而他也乐得不去招惹人家。到了他儿子周懿王在位的时候,随着老对手们的实力逐渐恢复,情况就开始不同了。
懿王七年,西戎入侵镐(hào)京(今陕西西安长安区)。懿王十三年,北狄入侵歧邑(今陕西宝鸡岐山县东北)。首都和龙兴之地都遭到攻击,按理说周朝应该有所表示,或者“修德”或者“观兵”,然而并没有,我们没看到周懿王有什么特别的应对。直到懿王二十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才有一次虢(guó)公率军讨伐犬戎的行动,但还没打过人家,败逃而归。
此后一切又归于寂静。在寂静中过了四年之后,周懿王驾崩,周孝王辟方继位。关于周孝王,《史记》的记载有矛盾。《三代世表》说他是周懿王的弟弟,《周本纪》则说他是周共王的弟弟,也就是周懿王的叔叔,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对,但不管他是谁的弟弟,这都违背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会出这种事,我们还是不知道。
周孝王一上台就命令申侯去讨伐西戎,但战果不详。到了孝王八年,他又开始在渭河及其支流汧(qiān)河之间牧马。牧马是个技术活,需要找个明白人,有人就给周孝王推荐了非子。
这个非子是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市东南)封主大骆的庶子,由于世代与西戎杂居,所以非常善于养马。到了第二年的繁殖期,马的数量大大增加,周孝王很高兴,就想把非子立为大骆的继承人。这一下申侯不高兴了,因为大骆是申侯的女婿,现在的继承人正是申侯的外孙。他跑去找周孝王理论,先摆了一通他们老申家从祖上就跟西戎通婚,从而保证了周朝西部边疆稳定的功劳,接着说了一句非常不得体的话:“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
这话简直就是威胁周孝王不要忘了自己是怎么登上王位的。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臣子敢这么跟天子说话,那基本就等于是在找死,但周孝王却立马哑火了,不仅没治申侯的罪,而且连更换大骆继承人的事也不再坚持了。联系到周懿王十五年,周懿王突然莫名其妙的从宗周搬到大骆的封地犬丘,而他死后周朝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就被打破了,实在不能不让人怀疑周孝王是不是真的得位不正,所以这时候他才不敢较真。
大骆他们家跟那个被周穆王封在赵的神车夫造父是一家子,其先祖大费是帝舜的臣属,曾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很可能就是那个曾经跟夏启争夺天下的益。大费在帮助大禹治水之后,又被帝舜派去训练鸟兽,因为“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为嬴,所以大骆他们家本来应该姓嬴,只不过这个时候都跟着造父一起姓赵了。现在由于申侯的阻挠,周孝王没能把非子立为大骆的继承人,所以便想起来大骆他们家原本姓嬴这回事来,于是把非子“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这就是后来灭六国、一天下的大秦帝国的前身。所以说,秦赵本是一家,只不过这时候的秦和赵都还只是周王室的附庸,不能算诸侯,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周孝王封完秦嬴不久就死了,好像是专门为了给周朝找一个掘墓人,才打破嫡长子继承制来客串了一把周王的。他死之后王位又传回给周懿王的太子燮(xiè),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重新得以确立。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我们仍然不知道。
燮就是周夷王,在位八年就病死了。他在位期间,曾经当着各国诸侯的面把齐国国君齐哀公给煮了,还曾派虢公讨伐太原(或今宁夏固原地区)之戎,抢了一千匹马回来,看似挺厉害的样子。不过当楚国国君熊渠北伐庸国、扬越和鄂国,兵锋直指洛邑,并且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为理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的时候,他却连个屁都没敢放,而《礼记·郊特牲》中也有周夷王自降身份,“下堂而见诸侯”的记载,可见他其实也没有多么厉害。
实际上,自从周共王以后,周朝的国力日衰,渐渐在与蛮戎夷狄的长期拉锯中落到了下风,吃败仗已经是家常便饭,越来越没有什么厉害可言了。
re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