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消失的那个职业很可惜?别着急,他们又回来了!

在信纸上上写了好长一串字,又匆匆划去,停了好久,不知道落笔的时候,应该留下怎样的一段文字,才会让自己满意。

相信这是很多人第一次写推文时,都要经历的内心活动吧,落笔,划去,换了好几张纸,终于放下了一切对完美的追求,匆匆起笔。

不知道生活中有多少人,在面对自己的梦想时,像我一样,总是在犹豫中搁浅了自己的青春,其实所有的梦都在落笔的那一刻,才开始变得真实。

起初面对公众号的地位时,就像是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应该往哪里走。

摄制 信客先生

直到那天,我真的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看着那闪烁的绿灯,突然觉得自己要做的就是沟通那些,在生活中像自己一样孤独的灵魂,它们很有趣,却少有人知。

摄制 信客先生

也正是那天,我站在太白楼中路,望着远处的太白楼,在这个李白曾待过的地方,想起了他那句,“桃竹书筒……”就像感到了某种呼唤,一切也好像有了答案。

信客先生 摄制

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让我看曾经叔叔们寄回家里的信,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这一段段的文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后来父亲让我在红色线条的信纸上练习着信的格式,写了歪歪扭扭的几十个字,填上编码,贴上了一张八分钱的邮票,最后写上一个陌生的地址,落款姓名和一个收字。还记得收到来信的那天,我一字一顿的当着爷爷奶奶的面,一字一顿将那些文字念出来,读到中间的时候,只是看到他们落泪了,那时候我才第一次认识到文字的魅力,它们一串串的连起来,真的可以感动人的心灵。

那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起他年轻时候的事,那时候还没有电话,交通也没有这么发达。本乡有人过世的时候,都会差他跑临近的几个乡,那时候父亲还没有他那辆自行车,经常徒步半天越过两三座山才将这样的消息告诉过世人的乡里。说些他的不容易,我大概已经忘了,只是记得他说,给人家传完信,茶水都来不及喝完就要赶着去下家。

虽然这些记忆已经在我长大后,渐渐化成了零星。但是当我前几日再读余秋雨老先生的《信客》时,突然又有了新的感悟。

公众号书筒摘用  来源于网络

信客,作为一个已经在这个时代消失了的职业,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却是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见证了城乡的变迁,尝尽了风寒的疾苦,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依靠着他们的记忆和双腿,将满载思念和倾诉的书信送到人们的手中,虽然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用那稀薄的文采代写的书信,也可以让旅居他乡的人感到灵魂的慰藉,他们连接的是每一个感到孤独的心灵,让人感到异乡的温暖,还有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乐趣和新奇。

在读到“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就回响起来一这么一个声音,“是啊,这个时代也不能没有信客”

于是当我从太白楼中路回到租住的小屋的时候,马上起草了自己公众号的定位,并在几日前就绘制好了公众号的头像。

风信子和书筒,少年和邮差包,散落的花瓣带着分享的芳香,羽毛笔书写着对信客的敬仰,绘成了这样一副美好的画面。

一个温暖孤独心灵,连接有趣灵魂的文字收发站

  收集,整理,代写,代发;

  倾听,讲述,优质,原著。

用沉甸甸的文字,向别人讲述你的故事和碎碎念,让那些孤独的心灵得以治愈,有趣的灵魂最终相遇。

信客先生写在书筒上的初心独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世纪消失的那个职业很可惜?别着急,他们又回来了!)